[实用新型]一种快速高效隔离重金属危废物的土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71003.0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392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韩霁昌;王益权;魏样;卢楠;李刚;闫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0 | 分类号: | E02D31/00;B09B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汪海艳 |
地址: | 710075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金属 隔离层 疏水层 废物 下层 上层 修复 上层疏水层 土体结构 耕作层 隔离 铺设 密闭 本实用新型 基坑表面 面源污染 上表面 治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重金属危废物隔离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速高效隔离重金属危废物的土体结构。包括包裹堆及耕作层,耕作层铺设在包裹堆的上面;包裹堆包括下层疏水层、上层隔离层及上层疏水层;下层疏水层铺设在基坑表面;上层隔离层与下层疏水层形成密闭包裹空间,用于包裹重金属危废物;上层疏水层铺设在上层隔离层的上表面,并与下层疏水层成密闭包裹空间,将上层隔离层与重金属危废物包裹。解决了现有修复治理技术中存在的面源污染修复治理成本高,修复周期较长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重金属危废物隔离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速高效隔离重金属危废物的土体结构。
背景技术
根据2014年4月发布的全国污染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污染类型以无机污染为主,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数的82.8%。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方法繁多。国家环境保护部2014年11月发布的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目录(第一批)推荐了8种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措施,其中原位固定/稳定化技术因具有修复周期短、简单实用等优点,被比较广泛应用在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上。通过向土体中添加修复材料,降低土体中重金属离子的水溶态、可交换态以及有机结合态,降低重金属离子的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进而减少重金属随作物进入食物链的机率。在此基础上衍生的土壤阻隔填埋技术也是一种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地的常用技术。
土壤阻隔填埋技术主要包括土壤阻隔系统和土壤隔离系统,分别起到将污染区域限定在特定范围和阻隔污染物纵向迁移的作用,主要包括HDPE膜、泥浆墙、粘土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砂层、覆盖层等防渗阻隔材料。但是目前国内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场地的阻隔处理措施存在保守治理及过度修复的问题,导致修复周期较长和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快速高效隔离重金属危废物的土体结构,以解决现有修复治理技术中存在的面源污染修复治理成本高,修复周期较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疏水及隔离材料廉价易得,填充物河道砂石属河道清淤的废弃物,是一种快速高效且经济可行的面源污染治理技术,既经济有效符合我国国情,又能达到实现快速复垦恢复生态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快速高效隔离重金属危废物的土体结构,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包裹堆及耕作层,上述耕作层铺设在包裹堆的上面;
上述包裹堆包括下层疏水层、上层隔离层及上层疏水层;
上述下层疏水层铺设在基坑表面;
上述上层隔离层与下层疏水层形成密闭包裹空间,用于包裹重金属危废物;
上述上层疏水层铺设在上层隔离层的上表面,并与下层疏水层形成密闭包裹空间,将上层隔离层与重金属危废物包裹。
本实用新型将重金属危废物进行弧形包裹,疏水层设于隔离层下层与隔离层外侧,快速分流土体中因降雨或灌溉引入的多余水分,保护隔离层结构免受水流等作用侵蚀;隔离层紧贴重金属危废物设置,从土体竖直剖面方向阻隔危险废物中重金属的迁移。
优选地,为了能快速分流土体水分的同时疏松土层有利于作物根系的延伸,各相邻尾渣包裹堆间还包括填充的河道砂石。
优选地,上述下层疏水层位于地下水位之上,由于弧形包裹堆的最底层位于地下水位之上,且隔离层外侧有疏水层包围,因此不存在损害底部隔离层结构的风险。
优选地,上述上层隔离层材料由石灰石、黏土、砂、苏打和氯化钠组成。
优选地,上述下层疏水层及上层疏水层的厚度均大于等于10cm,上层隔离层的厚度大于等于10cm,耕作层的厚度大于等于40cm。
根据土壤毛管水类型的不同,本发明还提供另外一种快速高效隔离重金属危废物的土体结构,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包裹堆及耕作层,上述耕作层铺设在包裹堆的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710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综合管廊变形缝复合防水体系
- 下一篇:地下室防渗漏施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