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前端模块静刚度强度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72482.8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753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刘卓;宋建龙;栾太羽;刘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英利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5/00 | 分类号: | G01M5/00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魏征骥 |
地址: | 130000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端模块 强度测试装置 安装支座 气缸支座 传感器机构 固定支座 滑动连接 上部气缸 直线导轨 静刚度 工作台 气缸 本实用新型 传感器连接 汽车零部件 部位结构 测试汽缸 产品安装 传动轨道 方便拆卸 安装孔 活塞杆 加载力 传感器 工装 压头 穿过 验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前端模块静刚度强度测试装置,属于汽车零部件强度测试装置。带安装孔的工作台固定连接在机架的内部,直线导轨、安装支座、X向测试汽缸及传感器与工作台固定连接,Z向上部气缸及传感器机构与上部传动轨道滑动连接,Z向加载力压头与Z向上部气缸及传感器机构下方固定连接,前端模块固定支座一与安装支座一固定连接,前端模块固定支座二与安装支座二固定连接,Z向下部气缸支座分别与直线导轨滑动连接,Z向下部气缸分别与Z向下部气缸支座固定连接,Z向下部气缸的活塞杆前端穿过Z向下部气缸支座上的孔与Z向传感器连接。优点是结构新颖,工装方便拆卸,产品安装及操作方便,能够快速验证前端模块要求部位结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强度测试装置,具体是指实现前端模块静刚度强度测试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整车轻量化、模块化的趋势,汽车前端模块非金属化和模块化的要求越来越多,非金属前端模块缩短了总装工序:集成了散热器风扇总成、冷凝器总成、发罩锁总成、前保横梁以及大灯的安装与装配,大大缩短了总装工序,由于产品集成性越来越多,相对应的对前端模块的技术要求也就增加了许多,主要集中在前端模块的产品的功能性方面,这也就要求生产厂商具有零件功能方面的试验验证能力,目前由于缺少相应测试装置,给生产带来很大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端模块静刚度强度测试装置,以解决前端模块静刚度强度测试没有相应装置、不能满足试验要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带安装孔的工作台固定连接在机架的内部,直线导轨通过快换加紧钳与工作台固定连接,安装支座一和安装支座二与工作台固定连接、且位于直线导轨外侧,X向测试汽缸及传感器通过快换加紧钳与工作台固定连接,上部传动轨道与机架顶部下方固定连接,Z向上部气缸及传感器机构与上部传动轨道滑动连接,Z向加载力压头与Z向上部气缸及传感器机构下方固定连接,前端模块固定支座一与安装支座一固定连接,前端模块固定支座二与安装支座二固定连接,Z向下部气缸支座分别与直线导轨滑动连接,Z向下部气缸分别与Z向下部气缸支座固定连接,Z向下部气缸的活塞杆前端穿过Z向下部气缸支座上的孔与Z向传感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新颖,工装方便拆卸,产品安装及操作方便,能够快速验证前端模块要求部位结构强度。适用于目前所有车型的前端模块,用一个装置完成多种实验,节省时间,测试结果误差较小,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完成验证前端模块静刚度、强度性能试验,缩短试验周期,降低试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不包括支架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带安装孔的工作台3固定连接在机架1的内部,直线导轨10通过快换加紧钳7与工作台3固定连接,安装支座一4和安装支座二5与工作台3固定连接、且位于直线导轨10外侧,X向测试汽缸及传感器6通过快换加紧钳7与工作台3固定连接,上部传动轨道8与机架1顶部下方固定连接,Z向上部气缸及传感器机构2与上部传动轨道8滑动连接,Z向加载力压头9与Z向上部气缸及传感器机构2下方固定连接,前端模块固定支座一11与安装支座一4固定连接,前端模块固定支座二12与安装支座二5固定连接,Z向下部气缸支座13分别与直线导轨10滑动连接,Z向下部气缸14分别与Z向下部气缸支座13固定连接,Z向下部气缸14的活塞杆前端穿过Z向下部气缸支座13上的孔与Z向传感器15连接。
本实用新型能在前端模块Z向或X向不同区域及不同位置加载不同的载荷力,读取加载点位移,首先将前端模块16固定在前端模块固定支座上,进行下列测试:
对上部的Z向测试:将Z向上部气缸及传感器机构调至前端模块测试位置上方,确保Z向上部加载力压头有效接触前端模块载荷处,每个位置测试5次取平均值,并记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英利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未经长春英利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724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