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反应堆远程拆除的防松螺母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72635.9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287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史宝磊;何晓军;李凯;邹远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16B39/04 | 分类号: | F16B39/04;F16B37/00;B25B27/14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包海燕 |
地址: | 10241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母 防松螺母 固定元件 反应堆 本实用新型 螺杆 螺母内壁 拆除 核电站反应堆 板状结构 两端固定 螺杆上部 螺纹连接 柔性元件 设备维修 内部件 内环境 上表面 上端面 螺纹 剪断 通孔 光滑 匹配 抽出 穿过 污染 维护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核电站反应堆设备维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反应堆远程拆除的防松螺母。本实用新型的防松螺母,包括螺母和固定元件,固定元件加强螺母和与螺母进行螺纹连接的螺杆之间的固定,所述螺母内壁靠下的部分设有与螺杆相匹配的螺纹,螺母内壁靠上的部分为光滑设计;固定元件为具有一定硬度的柔性元件,其穿过螺杆上部的通孔或凹槽,固定元件的两端固定在螺母的上端面、或固定在与螺母相接触的板状结构上表面。本实用新型通过远程剪断或抽出用于固定防松螺母和螺杆的固定元件的方式,实现反应堆用防松螺母的远程拆除工作,不会对堆内环境造成污染,易于堆内部件的更换维护,提高了反应堆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核电站反应堆设备维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反应堆远程拆除的防松螺母。
背景技术
核反应堆中需要运用大量防松螺母进行设备固定。
现有技术中,在防松螺母和螺钉螺纹连接的基础上,采用将防松螺母和螺钉进一步焊接相连的方式加强二者之间的连接效果。在维修检测过程中,经常需要将防松螺母拆除,以进行相关作业。现有技术防松螺母和螺钉焊接相连的设计,远程拆除时容易导致在反应堆内留下切削废屑,影响堆内环境的清洁性和设备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现有技术远程拆除防松螺母易导致堆内环境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适用于反应堆远程拆除的防松螺母,包括螺母和固定元件I,固定元件I加强螺母和与螺母进行螺纹连接的螺杆之间的固定;所述螺母内壁靠下的部分设有与螺杆相匹配的螺纹,螺母内壁靠上的部分为光滑设计;固定元件I为具有一定硬度的柔性元件,其穿过螺杆上部的通孔或凹槽;固定元件I的两端固定在螺母的上端面,或固定元件I的两端固定在与螺母相接触的板状结构上表面。
一种适用于反应堆远程拆除的防松螺母,包括螺母和固定元件I,固定元件I加强螺母和与螺母进行螺纹连接的螺杆之间的固定;固定元件I为具有一定硬度的柔性元件,其穿过螺杆上部的通孔或凹槽,固定元件I的两端固定在与螺母相接触的板状结构上表面。
一种适用于反应堆远程拆除的防松螺母,包括螺母和固定元件II,固定元件II加强螺母和与螺母进行螺纹连接的螺杆之间的固定;固定元件II呈卡子结构的设计,固定元件II穿过螺杆上部的通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固定元件II由一根刚性棒状或条状元件对折而成,形成两条臂,即两条臂一侧相连接、另一侧相分离,形成卡子结构的设计,固定元件II的两条臂穿过螺杆上部的通孔,两条臂相分离的一侧相背弯曲。
作为优选方案:固定元件II两条臂相分离的一侧中,一条臂向下弯曲,且固定于与螺母相接触的板状结构上表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螺母内壁靠下的部分设有与螺杆相匹配的螺纹,螺母内壁靠上的部分为光滑设计;固定元件II两条臂相分离的一侧中,一条臂向下弯曲,且固定于螺母上端面或与螺母相接触的板状结构上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用于反应堆远程拆除的防松螺母及其远程拆除方法,通过远程剪断或抽出用于固定防松螺母和螺杆的固定元件的方式,实现反应堆用防松螺母的远程拆除工作,不会对堆内环境造成污染,易于堆内部件的更换维护,提高了反应堆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的适用于反应堆远程拆除的防松螺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3中的适用于反应堆远程拆除的防松螺母的固定元件II结构示意图。
图中,1-螺母,2-螺纹,3-螺杆,4-通孔,5-固定元件I,6-固定元件II,7-板状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726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