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水分离式垃圾除臭剂雾化防堵喷头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74791.9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229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张伟贤;李若繁;顾天航;滑熠龙;刘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B05B7/04 | 分类号: | B05B7/04;B05B7/12;B01D53/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臭剂 防堵喷头 雾化 液体通道 雾化室 本实用新型 壳体 气水 垃圾 废气净化装置 喷头 锥面 垃圾焚烧厂 垃圾填埋场 垃圾中转站 流量调节阀 气水混合式 除臭系统 局部真空 壳体中部 空间布局 流体通道 气体通道 扇形喷嘴 雾化通道 雾化效果 圆锥体形 进液孔 吹出 固连 可用 锥顶 养殖场 疏通 堵塞 畜牧 应用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气水分离式垃圾除臭剂雾化防堵喷头,属于废气净化装置领域。该气水分离式垃圾除臭剂雾化防堵喷头由壳体、及与壳体固连的液体通道、气体通道、雾化室及扇形喷嘴组成。其特点是:采用气水分离式流体通道避免传统气水混合式喷头受堵易爆的危险;采用圆锥体形雾化室设计,气体由锥面多个方向向锥顶雾化通道汇集并吹出,使位于雾化室中心的进液孔处于局部真空状态,从而保证除臭剂不会堵塞液体通道;可通过调节位于壳体中部的流量调节阀控制除臭剂雾化效果,并可用于疏通液体通道。本实用新型雾化防堵喷头结构紧凑,空间布局合理,可广泛应用于垃圾中转站、垃圾焚烧厂、垃圾填埋场、畜牧养殖场等区域的除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雾化喷洒除臭剂的防堵喷头,主要针对垃圾处理(如垃圾中转站、垃圾焚烧厂、垃圾填埋场)、畜牧养殖等区域的除臭系统中喷雾装置的改进设计,属于废气净化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质量也越来越关注。特别是生活在垃圾处理或畜牧养殖等区域周边或在此类场所工作的人们,往往受恶臭气体(如硫化氢、硫醇、氨气等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严重影响。例如,垃圾中转站通常设置在居民集中的小区之中或附近,而其散发的恶臭气体对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及身体健康影响巨大。因此,应对此类场所的恶臭气体进行有效控制。
现有恶臭气体控制的主要方法是喷洒除臭剂。除臭剂种类多样,按有效成分可分为植物香精型、化学吸附型、生物降解型等。例如,CN102614538介绍了一种“处理生活垃圾的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通过其活性成分(改性铁粉)对硫化氢的作用从而控制恶臭气体。又如,CN104190234介绍了“一种垃圾中转站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利用纳米二氧化钛的表面效应和光催化活性使其有效成分(二氧化氯)达到缓释除臭的效果。含有固体颗粒成分的除臭剂在喷洒过程中容易发生喷头堵塞现象,从而使雾化除臭效果降低。这是由于传统喷头多用于喷洒液体或气液混合体,其流通管路及雾化组件在设计时未考虑到固体颗粒的影响。当采用此类传统喷头进行长期除臭剂喷洒作业时,经常因其活性成分阻塞喷头而影响除臭效果,特别当除臭剂与高压空气混合体长期堵塞喷头时极易导致喷头爆裂或发生喷嘴弹射伤人事故。因此,为保证除臭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并同时提高除臭剂雾化效果,急需设计一种针对除臭剂雾化喷洒的防堵喷头。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水分离式垃圾除臭剂雾化防堵喷头。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气水分离式垃圾除臭剂雾化防堵喷头,由包括壳体1、及与壳体固连的液体通道3、环形气体通道9、雾化室11及和扇形喷嘴15组成,其中:壳体1整体为长方体结构,其内中部固定有柱形的液体通道3,柱形的液体通道3外围设有环形气体通道9;雾化室11呈圆锥体形结构,左侧四周设有N个进气孔12,右侧为圆锥顶结构,壳体1下端设有进液口2,所述进液口2与位于壳体1中部的柱形液体通道3连通,液体通道3左侧设有液体流量调节阀4,右侧与位于雾化室11中心的进液孔13连通;液体流量调节阀包括调整螺帽5、固定螺帽6及与调整螺帽固连的顶针7;壳体1上端设有进气口8,所述进气口8与壳体中部的环形气体通道9连通;环形气体通道9与雾化室的N个进气孔12之间通过之间通过N条气体孔道10连通;雾化室11右侧中心设有雾化通道14,雾化室整体呈圆锥体形,左侧四周设有N个进气孔12,右侧为圆锥顶结构,右侧中心设有雾化通道14,雾化通道14出口与扇形喷嘴15相连。
本实用新型中,液体流量调节阀由调整螺帽5、固定螺帽6和顶针7依次连接而成。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液体流量调节阀的固定螺帽6与调整螺帽5之间采用螺纹接口密封装连。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液体通道3内径为环形气体通道9内径的0.6~0.8倍,为环形气体通道9外径的0.5~0.7倍。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环形气体通道9与雾化室11之间的气体孔道数量为2≤N≤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747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