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密封性抗干扰双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82804.7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120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江万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华一特种塑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5/18 | 分类号: | H02G15/18;H02G15/18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壁管 高密封性 抗干扰 热缩层 本实用新型 热熔胶层 内层 抗干扰性能 密封性好 耐腐蚀性 使用寿命 防腐层 厚度比 屏蔽层 吸收层 沉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壁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密封性抗干扰双壁管,高密封性抗干扰双壁管,包括内层热熔胶层和外层PE热缩层,还包括依次沉积于外层PE热缩层外表面的屏蔽层、吸收层和防腐层;所述内层热熔胶层和外层PE热缩层的厚度比为1:3。本实用新型耐腐蚀性好、密封性好、抗干扰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壁管领域,特别是涉及高密封性抗干扰双壁管。
背景技术
双壁管是外层采用优质、柔软的交联聚烯烃材料,内层热熔胶复合加工而成。外层材料具有绝缘防腐、耐磨等优点,内层具有低熔点、防水、密封和高粘接性等优点。双壁管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的接线防水、防漏气;电线分支处的防腐保护,电线电缆的修补,水泵和潜水泵的接线防水等场合。
现有技术的双壁管,存在如下不足之处:一方面,密封性有待进一步提升;第二方面,由于双壁管用于电子设备领域,外界磁场会对电子设备造成干扰,双壁管不具备抗干扰功能;第三方面,耐候性较差,使用较长时间后,会被腐蚀,导致使用寿命短。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耐腐蚀性好、密封性好、抗干扰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的高密封性抗干扰双壁管。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高密封性抗干扰双壁管,包括内层热熔胶层和外层PE热缩层,还包括依次沉积于外层PE热缩层外表面的屏蔽层、吸收层和防腐层;所述内层热熔胶层和外层PE热缩层的厚度比为1:3。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屏蔽层包括交织成经纬状的经线银纤维和纬线银纤维,所述经线银纤维的波峰与纬线银纤维的波谷相交,所述经线银纤维的波谷与纬线银纤维的波峰相交。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经线银纤维和纬线银纤维均成波纹状。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吸收层靠近屏蔽层一侧表面平行设置有若干个凸凹纹理。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内层热熔胶层为透明色,外层PE热缩层为红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一方面,由内层热熔胶层和外层PE热缩层双层构成,且二者厚度比为1:3,外层PE热缩层为辐射交联聚烯烃材料,内层热熔胶层为热熔胶,外层聚烯烃绝缘、阻燃、理化电气性能优异,内层热熔胶能缓冲机械应变和密封性强,主要功能是绝缘、密封、防水、防腐、防漏气等,广泛应用于各类线束、电线电缆和金属管棒等的密封绝缘、防水防腐等领域,受热后膨胀,冷却后收缩,完成密封住电缆接头处,密封效果好。第二方面,最外面设有防腐层,防止双壁管被外界环境腐蚀,延长了双壁管的使用寿命。第三方面,设有吸收层和屏蔽层,外界电磁波先被吸收层吸收,未被吸收的电磁波进入屏蔽层被屏蔽,防止电磁波进入双壁管内部而对电缆造成干扰,抗干扰效果好。
2、屏蔽层包括交织成经纬状的经线银纤维和纬线银纤维,所述经线银纤维的波峰与纬线银纤维的波谷相交,所述经线银纤维的波谷与纬线银纤维的波峰相交,采用银纤维,能很好的屏蔽电磁波,且经线银纤维和纬线银纤维交织成经纬状,增加了银纤维的表面积,使得银纤维能更充分的与电磁波接触,进一步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抗干扰性能。
3、经线银纤维和纬线银纤维均成波纹状,相对于直线状的经线银纤维和纬线银纤维,波纹状结构增加了银纤维的表面积,使得银纤维能更充分的与电磁波接触,进一步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抗干扰性能。
4、吸收层靠近屏蔽层一侧表面平行设置有若干个凸凹纹理,凸凹纹理的作用是将投射在其上的电磁波在凸凹纹理的凹陷部分进行多次反射,提高吸收层对电磁波的吸收效率,防止电磁波进入双壁管内部,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抗干扰性能。
5、内层热熔胶层为透明色,外层PE热缩层为红色,通过透明状的内层热熔胶层将双壁管整体稳定的粘接于电缆连接处,密封效果好,且起到线束标识左右,便于区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华一特种塑胶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华一特种塑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828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