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成装配式能量交换供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83743.6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223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山;朱海红;石庆红;赵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宇智能环境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3/00 | 分类号: | F24D13/00;F24D1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循环装置 能量交换装置 本实用新型 集成装配式 补水装置 供给装置 控制装置 能量交换 底座 系统运行费用 安装空间 高效节能 高效运行 工厂预制 工程现场 关联控制 管理难度 管路连接 耗电设备 建设周期 节省空间 无人值守 系统集成 智能控制 自动运行 面积和 智能化 操控 节能 协同 关联 业主 施工 维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成装配式能量交换供给装置,包括能量交换装置,与能量交换装置连接的动力循环装置;动力循环装置通过管路连接补水装置;能量交换装置、动力循环装置和补水装置设置在底座上,并与控制装置连接,且受其控制;控制装置设置在底座上。本实用新型高效节能,通过关联控制实现主要耗电设备协同关联高效运行,综合节能率达到10%‑30%;节省空间,通过系统集成节省1/3以上占地面积和10%以上材料耗费并能适应特定的安装空间要求;缩短周期,通过工厂预制避免工程现场的交叉施工,降低业主的管理难度,缩短现场建设周期;智能控制,通过智能化控制,实现无人值守自动运行且操控简单,可大幅减低系统运行费用和维护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量交换装置,具体为一种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搬迁项目设备安装的集成装配式能量交换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如何推进建筑机电向装配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方向的发展,通过注重技术创新,设备施工一体化协同,为建筑产业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改善作业条件,减轻劳动强度,提升生产效率,保证工程质量等,是当前建筑机电设备生产供应与机电设备管线安装行业都在积极探求的问题。而传统的机电工程项目,比如换热站等,一般先由设计院进行工程设计、设备选型,再由建设单位分门别类、逐一采购,最后由施工队现场施工、安装调试。由于在现场施工、作业交叉多,加之部件繁多、往往导致施工工期长,施工质量差,占地面积大和投资较大。设计、采购、施工的衔接不能紧密,整个系统的配套很难做到整体上的先进和系统性的优化。同时传统的能量交换系统一般采用独立、简单的控制方式,各个主耗电设备的控制缺乏关联性,节能效果不明显。
因此,如何更好的把传统分散的建筑设备从部件现场安装工程模式变为结构紧凑、集成化、装配化、规范化、系统化和高智能化,现场快速安装,提高效率,提升工程质量,节约设备占用空间,提高建筑空间的使用效益,并使建筑机电安装行业互联网化成为可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等各类项目需要快速高效的保障安装工期,扩大空间利用率,保障工程质量及设备整体性能的场合。该装置由工厂预制,可以模块化运输,现场施工仅需要像搭建积木一样将系统简单、快捷、安全的拼装在一起,对于新建、扩建和搬迁项目设备安装,具有极大地灵活性的集成装配式能量交换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集成装配式能量交换供给装置,包括能量交换装置1,与能量交换装置1连接的动力循环装置4;动力循环装置4通过管路连接补水装置7;能量交换装置1、动力循环装置4和补水装置7设置在底座22上,并与控制装置8连接,且受其控制;所述的控制装置8设置在底座22上;
所述的能量交换装置1一侧设置有一次侧热或冷源管路A1,所述的一次侧热或冷源管路A1连接设置在能量交换装置1另一侧的一次侧回水管网A2;设置有一次侧热或冷源管路A1的能量交换装置1一侧同时连接有二次侧末端循环回水管路B1,二次侧末端循环回水管路B1连接设置在与一次侧回水管网A2在能量交换装置1同侧的二次侧供水管网B2;
所述的二次侧供水管网B2上设置有与控制装置8连接并受其控制的温度传感器19、温度计20和第六蝶阀21;
所述的二次侧末端循环回水管路B1上依次设置有安全阀2、第一蝶阀3、动力循环装置4、第一压力表5和压力开关6;所述的安全阀2和第一蝶阀3位于动力循环装置4与能量交换装置1之间的管路上,并与控制装置8连接;所述的第一压力表5和压力开关6与控制装置8连接并受其控制;
所述的动力循环装置4为互为备用并联的双管路系统,每条管路上依次设置有第四蝶阀14、Y型过滤器 15、循环水泵16、止回阀17和第五蝶阀18;
所述的补水装置7通过二次侧补水管网B3连接二次侧末端循环回水管路B1,所述的二次侧补水管网B3内穿补水装置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宇智能环境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科宇智能环境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837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