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阻炉用水冷电极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85596.6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300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张延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F27D11/10 | 分类号: | F27D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朱丽华 |
地址: | 10008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杆 冷却水管 进出水 绝缘装置 电阻炉 炉体 本实用新型 超高真空 电极接管 水管组件 冷电极 连接板 法兰 外壁 连通 超大电流 环型间隙 金属密封 密封连接 内腔连通 水冷电极 出水口 进口端 进水口 冷却腔 外壁面 环设 上套 出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阻炉用水冷电极,它包括水管组件、电极杆和连接板,水管组件包括冷却水管和进出水支座,该进出水支座与该冷却水管的进口端连接,该冷却水管的出口与该电极杆的冷却腔连通,该进出水支座的进水口与冷却水管的内腔连通,该进出水支座的出水口与冷却水管和电极杆围城的环型间隙连通,该进出水支座与该电极杆密封连接,在该电极杆的外壁上套固连接板,在该电极杆的外壁上还环设绝缘装置,该绝缘装置与该电极杆外壁面及炉体之间形成超高真空空间,该绝缘装置与炉体电极接管法兰之间金属密封连接。本实用新型所得到的电阻炉用的水冷电极的优点是能得到超大电流及与炉体电极接管法兰之间能形成超高真空空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阻炉用水冷电极。
背景技术
真空电阻炉按真空度分为低真空电阻炉、高真空电阻炉和超高真空电阻炉。水冷电极是将电能引入到炉内电热元件上的导电装置,设计水冷电极是设计真空炉加热室的重要一环。超高真空电阻炉用水冷电极尤其是大电流水冷电极和高真空电阻炉、低真空电阻炉是不一样的。低真空电阻炉和高真空电阻炉电极一般是采用橡胶圈与炉体电极接管法兰密封,而超高真空电阻炉为获得超高真空,需采用金属材料密封,还要保证大电流在电极上通过而电极本身不能发热、电极和炉壳绝缘等,所以这两种电极在结构上有很大差别。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实现电极杆与炉体电极接管法兰之间形成超高真空的电阻炉用水冷电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阻炉用水冷电极,它包括水管组件、电极杆和连接板,该水管组件包括冷却水管和进出水支座,该进出水支座与该冷却水管的进口端连接,该冷却水管的出口与该电极杆的冷却腔连通,该进出水支座的进水口与冷却水管的内腔连通,该进出水支座的出水口与冷却水管和电极杆围城的环型间隙连通,该进出水支座与该电极杆密封连接,在该电极杆的外壁上套固连接板,在该电极杆的外壁上还环设绝缘装置,该绝缘装置与该电极杆外壁面及炉体之间形成超高真空空间,该绝缘装置与炉体电极接管法兰之间金属密封连接。
在所述电极杆的外壁面与该绝缘装置之间通过第一可伐帽连接,该第一可伐帽环套在所述电极杆的外壁面,该第一可伐帽的一端与该电极杆的外壁焊接,所述绝缘装置包括陶瓷环,该第一可伐帽的另一端封接该陶瓷环一端的外壁面,该第一可伐帽、该陶瓷环的另一端外壁面封接第二可伐帽一端,该第二可伐帽的另一端与刀口法兰的一端焊接,该刀口法兰的另一端与炉体电极接管法兰采用金属密封螺栓连接,该电极杆、该第一可伐帽、该陶瓷环、该第二可伐帽、该刀口法兰和该炉体电极接管法兰之间形成超高真空空间。
所述水冷电极杆的外径尺寸50mm至60mm,其长度40cm至50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得到的电阻炉用的水冷电极的优点是能得到超大电流及与炉体电极接管法兰之间能形成超高真空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阻炉用水冷电极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阻炉用水冷电极外形结构示意图。
1:水管组件,11:冷却水管,12:进出水支座,121:进水口,122:出水口,2:电极杆,3:密封圈,4:螺母,5:铜排,6:螺栓,7:绝缘装置,71:陶瓷环,72:第二可伐帽,73:刀口法兰,8:超高真空空间,9:第一可伐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未经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855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高效节能的矿热炉
- 下一篇:一种硅锭热量的回收装置及回收利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