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针对面源污染治理的多功能塘堰湿地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91518.7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579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陈义飞;江伟民;夏炜;孙艳涛;陈奇良;曹竞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1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0 | 代理人: | 陈颖洁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调节 湿地系统 导流 堰门 微生物附着 水渠 表流湿地 面源污染 本实用新型 回流泵 生态塘 出水 雨水 治理 下游水体 循环处理 循环净化 依次设置 达标 回用 污水 净化 污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功能塘堰湿地系统,用于面源污染治理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电动调节堰门、回流泵、导流梗、表流湿地、微生物附着基、生态塘和汇水渠;汇水渠设置在需要进行面源污染治理的区域;汇水渠设置有一组或者多组电动调节堰门;汇水渠位于电动调节堰门的一侧设置有导流梗;导流梗一侧依次设置有表流湿地和微生物附着基;另一侧设置有生态塘;污水进入电动调节堰门,经过表流湿地和微生物附着基,然后通过设置在导流梗上的回流泵,使初期高浓度雨水在湿地系统中循环处理。本实用新型可以使其初期高浓度雨水在湿地系统中循环净化,充分保障出水稳定达标,实现对面源污染的“调蓄、循环、净化”,最终出水达标排入下游水体或回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处理领域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针对面源污染治理的多功能塘堰湿地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水环境治理项目的实施,点源污染已初步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理,但城市、村落及农田等在降雨冲刷下形成的面源污染已成为治理的一个难点,且面源污染对水体污染的贡献比例也逐渐增大。由于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随机性、多样性等特征,因此治理难度较大。
利用人工湿地处理雨水径流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雨水处理技术。现有技术中用于防治面源污染的人工湿地主要是基于表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单一或组合式处理方式。
现有技术中的人工湿地处理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对面源污染处理,但其仍存在缺陷:
(1)雨水径流的水量波动大,现有技术中对人工湿地的水量调节均单独设置截流调蓄设施,导致占地面积较大。
(2)进入湿地系统的雨水径流中污染物浓度波动性较大,传统湿地出水很难实现稳定达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面源污染治理的多功能塘堰湿地系统, 使得污水充分得到净化,可充分保障出水水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如下:
一种针对面源污染治理的多功能塘堰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塘堰湿地系统包括:
汇水渠,所述汇水渠用于收集初期高浓度雨水,所述汇水渠设置有一组或者多组电动调节堰门,电动调节堰门用于控制多功能塘堰湿地系统的水量和水位;
导流梗,导流梗设置在所述汇水渠靠电动调节堰门的一侧,所述导流梗一侧为流入侧,沿所述流入侧依次设置有表流湿地和微生物附着基,另一侧为回流侧,沿所述回流侧设置有生态塘;
回流泵,所述回流泵设置在导流梗上,初期高浓度雨水通过电动调节堰门进入导流梗,经过表流湿地和微生物附着基到达导流梗的尾部,在回流泵的作用下,由导流梗的尾部经生态塘回流至电动调节堰门。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调节堰门设置于汇水渠进、出口处,分别用于控制初期雨水的收集和排放。
进一步的,所述表流湿地中种植有耐水淹的挺水植物种,表流湿地调蓄水深为0.1-1.0m。
进一步的,所述微生物附着基为生物活性填料,生物活性填料为聚丙烯生物填料。
进一步的,所述微生物附着基包括多组聚丙烯生物填料,每组聚丙烯生物填料0.5-3m,高0.3-2.0m,每组间距0.5-2m。
进一步的,所述生态塘中种植有耐污强的沉水植物,生态塘调蓄水深为0.5-2.0m。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梗设置有一处或多处弯曲部,在导流梗的末端设有一U形部,所述U形部的开口端朝向导流梗回流侧。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与有益效果:
1)清污分流,提高净化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915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风浪浮筒式生物浮床
- 下一篇:一种基于微生物-底泥混合的污水治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