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枢和阀芯一体化的变速箱电磁阀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91560.9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537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朱纬;贾依霖;孙福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力达汽车系统(常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1/07 | 分类号: | F16K11/07;F16K31/06;F16K27/04 |
代理公司: | 苏州翔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1 | 代理人: | 陆金星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阀芯 电枢 极靴 电磁阀 阀体 本实用新型 后盖 变速箱 弹簧 伸入 保障电磁阀 零部件装配 清洁度 电磁线圈 阀体连接 阀体两端 工作性能 空心管状 两端开口 生产装配 同轴连接 一体结构 一体化 体内部 迟滞 抵住 减小 套接 压装 开口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电枢和阀芯一体化的变速箱电磁阀,其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为空心管状且两端开口,所述阀体一端固定连接有外壳、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后盖,所述阀体内部设有贯穿阀体两端开口的阀芯,所述阀芯一端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阀芯的一端抵住后盖,所述阀芯另一端伸入外壳中,所述外壳内设有极靴,所述极靴与阀体连接,所述极靴内设有电枢,所述电枢与阀芯伸入外壳的一端为同轴连接的一体结构,所述极靴与外壳之间设有电磁线圈。本实用新型省去了压装工艺,降低了清洁度风险,方便了生产装配,且减小了电磁阀的迟滞,保障电磁阀的工作性能,还能降低零部件装配精度和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变速箱的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电枢和阀芯一体化的变速箱电磁阀。
背景技术
汽车中所采用的变速箱,由双离合/自动变速箱逐步取代手动变速箱,特别是在中高档汽车中几乎都采用了双离合/自动变速箱。现代车用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越来越多的倾向于选择电磁阀作为执行器,这是因为电磁阀能直接控制喷油量和喷油正时,部分喷油速率也可以用电磁阀来实现,这样,三个控制项目仅有一个执行器就可以完成,使整个电子系统的硬件可以大大简化,因此,电磁阀是目前双离合/自动变速箱中最为重要的零部件之一。另外一方面,开关式电磁阀比较简单,驱动控制部分远比步进电机、比例电磁铁等执行器简单。
目前公知的液压电磁阀在通电后,电磁力驱动电枢去推动阀芯,控制阀的开闭,实现液压逻辑功能。独立的电枢上有一个内孔油道,使电枢在运动时能通过油道进行油压交换,不会憋住。所以,为了使电枢能推动阀芯,需要在内孔油道处需要压配一个垫片。于是,这里出现几个问题:1、在过盈压配过程中会产生金属颗粒,增加了清洁度的危险性,金属颗粒在电磁头内很难被排出,导致电磁阀卡滞失效;2、电枢,垫片和阀芯,3个零部件的同轴度比较难控制,同轴度的偏差直接产生径向力,增加摩擦力,使电磁阀的迟滞增大,影响电磁阀的工作性能;3、为了控制电枢,垫片和阀芯3者的同轴度,零部件精度要求高,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枢和阀芯一体化的变速箱电磁阀,省去了压装工艺,降低了清洁度风险,方便了生产装配,且减小了电磁阀的迟滞,保障电磁阀的工作性能,还能降低零部件装配精度和成本。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枢和阀芯一体化的变速箱电磁阀,其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为空心管状且两端开口,所述阀体一端固定连接有外壳、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后盖,所述阀体内部设有贯穿阀体两端开口的阀芯,所述阀芯一端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阀芯的一端抵住后盖,所述阀芯另一端伸入外壳中,所述外壳内设有极靴,所述极靴与阀体连接,所述极靴内设有电枢,所述电枢与阀芯伸入外壳的一端为同轴连接的一体结构,所述极靴与外壳之间设有电磁线圈。
优选地,所述阀体设有连通阀体内部和外部的主油路、泄油路和控制油路,使得当阀体内的阀芯向后盖方向滑动时关闭主油路、开启泄油路、并使控制油路油压归零。
优选地,所述电枢内设有一贯穿电枢的第一油道,所述电枢与阀芯连接处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油道,所述第二油道一端与第一油道连通,另一端连通至阀体内的腔体中。
优选地,所述第一油道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二油道的长度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油道的直径为5~8mm,所述第二油道的直径为2~3mm。对于第一油道的直径,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可以是5mm、5.1mm、5.2mm、5.5mm、5.8mm、6.1mm、6.5mm、6.9mm、7.2mm、7.5mm、7.8mm、7.9mm、8mm。对于第二油道的直径,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可以是2mm、2.1mm、2.2mm、2.3mm、2.4mm、2.5mm、2.6mm、2.7mm、2.8mm、2.9mm、3mm。
优选地,所述第一油道的直径为6.5mm,所述第二油道的直径为2.5mm。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力达汽车系统(常熟)有限公司,未经海力达汽车系统(常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915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