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缸内直喷的气体燃料喷射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97078.6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687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于秀敏;商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M21/02 | 分类号: | F02M21/02;F02D41/40;F02D41/22;F02D41/20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恒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2 | 代理人: | 鞠传龙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嘴体 本实用新型 喷射器壳体 缸内直喷 喷射口 针阀 进气口 气体燃料喷射器 气体通道 散热回路 垫圈 空腔 散热器 燃料喷射器 环形空腔 冷却介质 密封性能 喷射口处 喷射流量 气体燃料 散热效果 使用寿命 喷嘴 下端柱 循环泵 上端 填充 下端 连通 串联 环绕 体内 |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缸内直喷的气体燃料喷射器,目的是解决现阶段缺少缸内直喷气体燃料喷射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喷射器壳体、喷嘴体、针阀、散热回路和垫圈,所述的喷嘴体设在喷射器壳体下部,喷射器壳体上端开设有进气口,喷嘴体下端开设有喷射口,进气口和喷射口之间设有连通的气体通道;针阀设在气体通道内,针阀下端柱塞落座于喷嘴体下端的喷射口;其中,喷嘴体内设有环绕喷嘴体一周的环形空腔,空腔中填充有冷却介质,空腔通过管道与循环泵和散热器串联形成散热回路;垫圈设在喷嘴体下端的喷射口处。本实用新型用于气体燃料缸内直喷,喷射流量大,喷嘴体的散热效果更好,密封性能更高,使用寿命更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料喷射器,特别涉及一种缸内直喷的气体燃料喷射器。
背景技术
缸内直喷即是将燃油直接喷入燃烧室内进行燃烧的技术,是实现点燃式发动机节能、清洁燃烧的有效方法之一。燃油直接在气缸内汽化降低了缸内温度,提高了充气效率,抑制爆震倾向,可以用较高的压缩比进一步提高热效率,提升燃油的经济性,缸内直喷发动机同时也具备良好的加速反应性和瞬时启动性。因此缸内直喷较进气道喷射等缸外喷射具有更高的热效率,更快的瞬态响应能力以及更低的污染物排放。液体燃料的缸内直喷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气体燃料的开采量加大、储运技术的提高以及气体燃料电控喷射技术等的发展,特别是对发动机排放指标要求的日益严格,气体燃料在发动机上的使用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目前在发动机上使用的气体燃料有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气和氢气等。
目前,气体燃料发动机供气方式大多为进气道喷射方式,对于所有采用缸外供气方式的气体燃料发动机,由于燃气会占据一部分的体积,存在充气效率低、发动机功率下降的缺点。因此发展了缸内直喷供气方式,提高了发动机充气效率,但喷射装置与缸内高温高压气体直接接触,在耐热性和密封性方面的要求更为严格。传统气体燃料喷射装置的喷射流量较小,限制了气体燃料发动机的功率,并且喷射装置的执行机构落座冲击力大,容易磨损。因此需要一种喷射流量更大、耐热性和密封性更好、使用寿命更长的气体燃料缸内直喷的喷射器及其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阶段缺少缸内直喷气体燃料喷射器的问题,提供的一种缸内直喷的气体燃料喷射器及其控制方法。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缸内直喷的气体燃料喷射器,包括喷射器壳体、喷嘴体、针阀、散热回路和垫圈,所述的喷嘴体设在喷射器壳体下部,喷射器壳体上端开设有进气口,喷嘴体下端开设有喷射口,进气口和喷射口之间设有连通的气体通道;针阀设在气体通道内,针阀下端柱塞落座于喷嘴体下端的喷射口;其中,喷嘴体内设有环绕喷嘴体一周的环形空腔,空腔中填充有冷却介质,空腔通过管道与循环泵和散热器串联形成散热回路;垫圈设在喷嘴体下端的喷射口处,位于喷射口与柱塞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插接器、衔铁、电磁线圈、限位槽、弹簧底座和回位弹簧,所述的插接器设在喷射器壳体外侧;衔铁固定在针阀上部,电磁线圈设在喷射器壳体对应衔铁上方的位置,电磁线圈通过导线与插接器相连;限位槽设在气体通道内,弹簧底座设在限位槽上方,针阀上部的衔铁位于限位槽内,回位弹簧一端抵接于弹簧底座,另一端抵接于针阀上端,针阀下端柱塞在回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落座于喷嘴体下端的喷射口。
所述的针阀为粗式针阀,针阀下端柱塞的直径为0.8-1.2mm,喷射口的直径与柱塞的直径相同。
多个喷射器的散热回路通过管道串联成一个整体的散热回路。
所述的散热回路还包括散热回路温度传感器,散热回路温度传感器设在散热回路的管道上,与循环泵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970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动机高密封性油封设备
- 下一篇:一种易于装配的EGR冷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