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物镜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04062.3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111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学其;徐丽;张军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光学元件厂 |
主分类号: | G02B7/02 | 分类号: | G02B7/02;G02B13/00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刘童笛;杨正辉 |
地址: | 610207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镜片组 物镜 壳套 定位承台 物镜系统 新型物镜 负透镜 正透镜 镜片 成像 透镜 本实用新型 镜片制作 空气间隙 快速安装 高品质 观景镜 可调 内壁 安置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精度观景镜,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物镜系统,包括分离式镜片组,所述分离式镜片组包括正透镜和负透镜,在正透镜和负透镜之间隔设有间隙,还设有与分离式镜片组外形相适应的物镜壳套,在物镜壳套内壁上设有安置分离式镜片组的镜片定位承台。该物镜系统设置有分离式的镜片组,通过对两个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隙调整,增加了整个物镜的可调变量,利于得到更高品质的成像质量,降低镜片制作难度;而物镜壳套以及镜片定位承台的设计,便于快速安装分离式镜片组,保证物镜系统的稳定性,使物镜具有稳定且较高的成像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精度观景镜,特别是一种新型物镜系统。
背景技术
物镜一般是由两个透镜胶合而成的一个透镜组。组合使用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单个透镜的成像缺陷、以及可调变量较少的状况,采用两个透镜组合的物镜可调变量增加,进而能提高物镜的成像质量。物镜的成像质量关系到观景镜的观测效果,所以对物镜的镜片组合形式有着特殊的要求。
在现有的物镜镜片组合方式中,都采用的是将凸透镜、凹透镜镜片进行胶合,然后利用透镜的折射率差异改变光线的传播路径,满足物镜的成像需求,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采用胶合方式的组合镜片的物镜由于镜片完全贴合,存在镜片制作要求高、胶合工艺繁杂的技术问题。
现提出将镜片分离式设置来解决上述问题,但怎么实现这种分离式物镜的安装是需要解决的新问题,以实现镜片快速安装、并保证物镜系统的稳定性,使物镜具有较高品质的成像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物镜采用两个镜片采用胶合方式,存在镜片制作要求高、胶合工艺复杂的问题,而采用分离式镜片结构需要解决如何实现快速安装、以及保证物镜稳定性能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物镜系统,该物镜系统设置有分离式的镜片组,通过对两个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隙调整,增加了整个物镜的可调变量,利于得到更高品质的成像质量,降低镜片制作难度;而物镜壳套以及镜片定位承台的设计,便于快速安装分离式镜片组,保证物镜系统的稳定性,使物镜具有稳定且较高的成像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物镜系统,包括分离式镜片组,所述分离式镜片组包括正透镜和负透镜,在正透镜和负透镜之间隔设有间隙,还设有与分离式镜片组外形相适应的物镜壳套,在物镜壳套内壁上设有安置分离式镜片组的镜片定位承台。
该物镜系统设置有分离式的镜片组,且两个镜片之间设有空气间隙,通过两个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隙调整,增加了整个物镜的可调变量,利于得到更高品质的成像质量,且由于正透镜和负透镜为分离式设置,无需胶合,降低镜片制作难度、节约工艺成本;而配套设计的与分离式镜片组外形相适应的物镜壳套,以及物镜壳套内设置的镜片定位承台,便于快速安装分离式镜片组,保证物镜系统的稳定性,使物镜具有稳定且较高的成像质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在物镜壳套内还设有用于固定分离式镜片组的镜片挡压部件。镜片挡压部件的设置,配合镜片定位承台,将分离式镜片组稳定地固定在物镜壳套内,保证物镜系统的稳定成像质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物镜壳套一端为放置分离式镜片组的开口端,另一端设有用于组合其他镜筒的连接端,在连接端上设有外安装螺纹,所述镜片挡压部件设置在开口端内。通过利用物镜壳套一端的开口端安置分离式镜片组,将分离式镜片组放置在镜片定位承台上,然后再在该开口端安装镜片挡压部件,实现分离式镜片组的稳定安装;在连接端上设置的外安装螺纹也便于将整个物镜系统与目镜系统快速稳定地连接组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在所述物镜壳套外还设有遮光罩或弹性保护套件,对应地在物镜壳套上设有安装遮光罩或弹性保护套件的安装结构。在物镜壳套上设置的弹性保护套件,对物镜系统起到一定的防撞缓冲作用;而设置遮光罩对物镜系统观景时遮挡住杂散光,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撞缓冲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光学元件厂,未经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光学元件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040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