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地下沉降缝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13304.5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521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蔺彦玲;侯新宇;林志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开放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29/16 | 分类号: | E02D29/16;E02D31/02;E02D15/04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1003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框架 镀锌铁皮 外包袋 下腔 复合止水带 连接钢板 注浆孔 橡胶 预制 钢板 化学浆液 沉降缝 连接筋 连接口 排气孔 氨脂 注浆 预留 侧向 本实用新型 焊接连接 上下表面 地下 上腔 填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地下沉降缝结构,包括固定框架、复合止水带和氰凝水溶性氨脂化学浆液;固定框架包括连接口、预留注浆孔、排气孔、连接筋和连接钢板;固定框架包括上腔和下腔;上、下腔设置有预留注浆孔和排气孔;固定框架下腔的内侧设置有与复合止水带连接的连接口、连接钢板和侧向注浆孔;固定框架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连接筋;复合止水带包括预制钢板、橡胶外包袋、镀锌铁皮;预制钢板设置于橡胶外包袋内;其两端置于连接口内;橡胶外包袋的上、侧均设置有镀锌铁皮;镀锌铁皮的两端与固定框架上的连接钢板焊接连接;镀锌铁皮与包有橡胶外包袋的预制钢板之间形成注浆空间;注浆空间及固定框架的下腔均填满氰凝水溶性氨脂化学浆液。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结构变形缝防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地下沉降缝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发展,现在的建筑大多向竖向化、大体量化发展,因此避免不了出现建筑物各部分高度、刚度和重量相差较大,或持力层土质不均匀,引起建筑物不同部分的沉降差很大,为了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破坏,通常设置沉降缝,沉降缝是在房屋构件中设置的贯穿建筑物基础和上部结构的变形缝。
沉降缝按其所处部位分为地下结构部分和墙体部分,地下结构部分的防水处理是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目前沉降缝的防水方法有刚性防水与柔性防水两大类,当建筑物相对变形较大时,刚性防水材料会开裂漏水;柔性防水材料虽然弹性大,但工作面狭窄,施工质量难于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地下沉降缝结构,以解决刚性防水开裂渗水、柔性防水结构施工质量难以控制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地下沉降缝结构,包括固定框架、复合止水带和氰凝水溶性氨脂化学浆液;
所述的固定框架,用于固定复合止水带、与建筑物连接及作为注浆孔道使用,包括连接口、预留注浆孔、排气孔、连接筋和连接钢板;所述的固定框架包括上腔和下腔;上、下腔上均设置有预留注浆孔和排气孔;所述固定框架下腔的内侧设置有与复合止水带连接的连接口和连接钢板;固定框架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连接筋;
所述的复合止水带包括预制钢板、橡胶外包袋、镀锌铁皮;所述的预制钢板设置于橡胶外包袋内;包有橡胶外包带的预制钢板的两端穿过连接口与两侧的固定框架连接;所述的镀锌铁皮的两端与固定框架的连接钢板焊接连接;橡胶外包袋的上侧和下侧均设置有镀锌铁皮;镀锌铁皮与包有橡胶外包袋之间形成注浆空间;所述的注浆空间及固定框架的下腔均填满所述氰凝水溶性氨脂化学浆液。
进一步地,固定框架的下腔一端布置注浆孔、另一端的最上侧布置一个排气孔,通过向注浆孔注浆,使浆液充满下腔并通过侧向注浆孔流入到橡胶包袋和镀锌铁皮形成的空腔。
进一步地,固定框架的上腔等间距布置注浆孔、顶端最上侧布置一个排气孔,修复时在上腔的一端注浆,浆液通过侧面的注浆孔流入到镀锌铁皮的上侧。
进一步地,连接筋等间距焊接在固定框架的上、下表面,在施工中通过绑扎或焊接与主体结构钢筋连接。
进一步地,下腔注浆时,当排气孔有连续浆液排出时,停止注浆。
进一步地,预制钢板通过三个转轴连接,三个转轴分别位于两侧的连接口处和整个结构的中间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预制钢板的两端与I形端板焊接;预制钢板和I形端板设置于橡胶外包袋内。
进一步地,橡胶外包袋包裹在预制钢板外侧,且内侧涂有润滑剂,防止浆液和预制钢板接触。
进一步地,包裹有橡胶外包袋的预制钢板的上、下两侧各一块镀锌铁皮,所述的镀锌铁皮为大波浪形,通过固定框架内侧的连接钢板与所述的固定框架焊接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开放大学,未经江苏开放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133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