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线材轧机的盘条成品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15943.5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153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诸葛宇明;缪忠;刘荣泉;季丙元;徐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龙腾特种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16 | 分类号: | B21B1/16;B21B27/02 |
代理公司: | 苏州根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6 | 代理人: | 项丽 |
地址: | 215511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辊环 两组 成型槽 本实用新型 轧制 线材轧机 盘条 并行设置 生产节奏 成材率 辊缝 辊轴 外周 紧贴 转动 缓解 员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线材轧机的盘条成品机构,包括并行设置的两组辊环,所述辊环的外周面上具有用于轧制成品的成型槽,两组所述辊环的成型槽紧贴并组成轧制成品的成品孔,两组所述辊环的中部设置有带动其转动的辊轴,其中所述成型槽的截面成弧形,且半径r为9.18mm~9.2mm,两组辊环间的间距即辊缝L距离为1.15mm~1.25mm。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产品的成材率,同时能够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缓解生产节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线材轧机的盘条成品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轧机工作室,进行加工的成品孔型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产品尺寸难以控制,主要表现为盘条的通长尺寸控制,若使盘条中间尺寸符合控制要求,则盘条头尾会出现20-30圈的耳形;若要控制产品头尾耳形的数量,则产品中间尺寸难以保证符合使用要求。当为了保证用户使用要求,是大部分盘条尺寸符合控制标准时,在盘条头尾会产生20-30圈的耳形,这部分耳形在产品的头尾剪切工序需要进行剪除。但过多的剪切量极大的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严重影响生产节奏;而且过多的剪切量导致产品的成材率只有90%左右,低于正常指标7%左右,严重影响了车间生产指标的顺利完成。
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盘条成品机构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线材轧机的盘条成品机构,其能够提高产品的成材率,同时能够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缓解生产节奏。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这些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线材轧机的盘条成品机构,包括并行设置的两组辊环,所述辊环的外周面上具有用于轧制成品的成型槽,两组所述辊环的成型槽紧贴并组成轧制成品的成品孔,两组所述辊环的中部设置有带动其转动的辊轴,其中所述成型槽的截面成弧形,且半径r为9.18mm~9.2mm,两组辊环间的间距即辊缝L距离为1.15mm~1.25mm。
对于上述技术方案,发明人还有进一步的优化措施。
进一步地,还包括锥套,所述锥套固定在所述辊环的内环面上,所述锥套的内侧为锥形通孔,所述辊轴卡在所述锥形通孔内。
更进一步地,所述成品孔的扩张半径为13.6mm~13.9mm。
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解决方案,本实用新型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对成型孔的辊环及其周边联动的辊轴等结构进行了调整,能够有效地防止产品耳形的产生,进而使得产品头尾的剪切量减少,使得产品的成材率得到大幅提高,可达到97%左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线材轧机的盘条成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辊环;2、辊轴;3、锥套;4、成型槽;5、成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限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线材轧机的盘条成品机构,如图1所示,包括并行设置的两组辊环1,所述辊环1的外周面上具有用于轧制成品的成型槽4,两组所述辊环1的成型槽4紧贴并组成轧制成品的成品孔5,两组所述辊环1的中部设置有带动其转动的辊轴2,其中所述成型槽4的截面成弧形,且半径r为9.19mm,两组辊环间的间距即辊缝L距离为1.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龙腾特种钢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龙腾特种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159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调节与更换轧辊的螺纹钢轧花机
- 下一篇:节能型双线冷轧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