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使用便捷的苗木起挖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17552.7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699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蔡仕珍;吴迪西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3/06 | 分类号: | A01G23/06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汇致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64 | 代理人: | 韩晓银 |
地址: | 61113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杆 桩筒 切割 苗木 苗木根部 本实用新型 伸缩轴 土层 水源 存活率 出水管 蓄水腔 截断 采挖 切刀 挖铲 下端 浇筑 损伤 存储 移植 吸收 帮助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使用便捷的苗木起挖设备,包括桩筒、切割支杆和支座,所述切割支杆连接于桩筒一侧,所述支座固定连接于桩筒下端,所述桩筒另一侧连接有铲挖支杆,所述切割支杆和铲挖支杆一端均连接有伸缩轴,所述切割支杆和铲挖支杆分别通过伸缩轴与桩筒连接,所述切割支杆和铲挖支杆。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桩筒一侧连接切割支杆,利用切刀对苗木周围的土层进行纵向切挖,到达苗木根部后进行土层截断,操作简单便捷,并且在桩筒另一侧连接挖铲,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苗木根部不受损伤,同时设置蓄水腔并连接出水管,对苗木根部范围进行水源浇筑,便于苗木采挖,并帮助苗木进行水源吸收和存储,提升移植存活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苗木移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使用便捷的苗木起挖设备。
背景技术
风景园林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园林、风景与景观已持续存在数千年,作为一门现代学科,风景园林学可追溯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在古典造园、风景造园基础上通过科学革命方式建立起来的新的学科范式,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前景与时代背景和国家命运息息相关,21世纪,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气候变暖、能源紧缺、环境危机是人类面对的共同挑战,由于风景园林学科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根本使命,以保护和营造高品质的空间景观环境为基本任务,因此它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而在对园林景观进行种植维护时,有时需要对苗木进行起挖移植。
现有的苗木起挖移植设备其结构相对简单,在起挖过程中对苗木的防护措施不足,容易造成树干及树桩的损伤,影响其存活效果,并且现有的苗木起挖设备使用操作困难,起挖移植效率有待提升,此外在对苗木根据的保护方面,现有的起挖设备保护效果不佳,造成土壤脱落并且不利于水源的保持。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使用便捷的苗木起挖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便捷的苗木起挖设备,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使用便捷的苗木起挖设备,包括桩筒、切割支杆和支座,切割支杆连接于桩筒一侧,支座固定连接于桩筒下端,桩筒另一侧连接有铲挖支杆,切割支杆和铲挖支杆一端均连接有伸缩轴,切割支杆和铲挖支杆分别通过伸缩轴与桩筒连接,切割支杆和铲挖支杆另一端经连接有伸缩支杆,伸缩支杆一端连接有转轴,切割支杆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切刀,铲挖支杆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挖铲,桩筒内部下端设置有蓄水腔,蓄水腔下端设置有网纱袋。
进一步地,桩筒下端连接有转盘,桩筒通过转盘与支座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桩筒上端两侧均连接有挂板,切刀一端连接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设置于切割支杆内部。
进一步地,蓄水腔下端连接有出水管,蓄水腔一侧连接有电磁阀。
进一步地,桩筒下端两侧均连接有限位块。
进一步地,网纱袋一端活动连接有辊轴,辊轴两端均与限位块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种使用便捷的苗木起挖设备: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桩筒一侧连接切割支杆,并在切割支杆一端连接切刀,利用切刀对苗木周围的土层进行纵向切挖,并利用伸缩轴逐渐向内收缩,到达苗木根部后进行土层截断,将苗木取出,操作简单便捷。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桩筒另一侧连接铲挖支杆,并在铲挖支杆一端连接挖铲,在使用时同样利用伸缩轴及伸缩支杆对挖铲的行进位置进行调节,并将苗木由根部进行起挖,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苗木根部不受损伤。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桩筒下端设置蓄水腔并连接出水管,利用蓄水腔在进行苗木起挖时根据需求对苗木根部范围进行水源浇筑,一方面能够帮助对土层进行浸泡使其松软便于采挖,另一方面苗木根据需求能够进行水源吸收和存储,延长脱水时间,有利于存活。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175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