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过渡层二次精细修复义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20928.X | 申请日: | 2017-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230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周艳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艳春 |
主分类号: | A61C13/225 | 分类号: | A61C13/225;A61C8/00 |
代理公司: | 温州市品创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7 | 代理人: | 程春生 |
地址: | 32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义齿基托 义齿 蜂窝孔 过渡层 粘接层 修复 凹面 牙床 精细 本实用新型 牙龈 蜂窝孔洞 面积比较 三维图形 不规则 填充层 牙颌面 总义齿 配型 填充 萎缩 | ||
用过渡层二次精细修复义齿,包括义齿基托凹面,在义齿基托凹面设置一层不规则的蜂窝孔洞作为蜂窝孔层,再在蜂窝孔层上设置粘接层,再在粘接层上设置一层填充层。本实用新型的材料与方法主要针对解决由于牙龈牙床萎缩等原因造成义齿基托与牙床及牙颌面三维图形的配型差距大的情况进行长期填充修复及义齿基托面积比较大的义齿如总义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义齿修复领域,具体涉及用过渡层二次精细修复义齿。
背景技术
龋齿及年龄等原因可造成牙齿缺失。义齿是指代替缺失天然牙的人造牙,又称假牙,分为固定义齿和可摘义齿。现在牙科材料种类很多,设备也齐全,牙科的文献资料积累也很丰富、技术人员及经验传承也较为成熟,但因为以下客观原因的存在:
1、设计环节多:托印模、灌注石膏模、等设计环节多造成义齿与口腔3D立体参数有偏差。
2、加工义齿过程中理化性质变化带来的变形:树脂调和好发生化学反应时、有热量产生、聚集升温膨胀,因为是胶体、导致、构件部位不同、温度高低不同、膨胀系数不同、最后导致降温收缩时变形。就是用同一个模具、用同一种树脂灌注、制作出两个成品、形状也会有差别,这与发热点、冷凝点等因素有关。
3、做义齿材料的性质、不能同时满足好几个物理量,就采用了多种材料、分段加工,最后用组合的方式,也会产生微小的缝隙及与口腔3D立体参数的偏差。
4、戴入口腔与口腔修复调整时产生的缝隙。
5、人体形状的变化、导致的缝隙增大。假设有个很细心的牙医,给患者修复了一副配型很严密的全义齿。但是人的牙龈会萎缩,残牙的腐蚀程度也不一致,这是后天因素产生的缝隙。
由上这些方面因素造成义齿基托与牙床、牙颌面粘膜之间产生缝隙是必然的,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义齿基托与牙床及牙颌面三维图形的配型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可摘义齿取出清洗时可以看到,基托的凹陷面内与口腔里会有食物碎屑及食物残渣。给细菌滋生提供了环境。总义齿的残渣量多于局部可摘义齿;年龄大、全无牙的人用总义齿来修复。义齿基托与齿龈及牙颌表面的缝隙大了、有时会活动,致使咀嚼时错位等情况出现。或者是脱落,更重要的是牙床受力不均匀时,会对人体带来伤害。
现在临床上使用的齿软衬材料有两种:硅橡胶类和增塑的丙烯酸脂类,是在医生的操作下完成。硅胶材料优点是柔软度很好,缺点是与义齿粘接不牢固,用不了几天就掉下来了。而且是越薄的地方越容易往下掉。因为硅胶溶解度参数与义齿基托树脂材料的溶解度参数差距极大。就是涂抹一层处理剂具有反应活性的硅烷单体,还是粘接不牢固;
增塑的丙烯酸脂类,溶解度参数与基托材料极为相近,它的优点是和义齿基托能形成很好的熔接力,缺点是增塑剂在口腔内会缓慢析出来,软衬会变硬,再就是义齿基托的配型只能是大体相近,不能完全相符,这是由于医生在操作过程中,由客观原因造成的,在客观上就缺少一个能够实现凹凸模型完全匹配的这个环节。
现在市面上义齿护理产品中有一种糕、它是液体状态会流动,它没有支撑力的作用;护理产品还有像安固粉一类的在水的作用下能够生成高粘性凝胶,使假牙粘合在牙床或牙颌上,填补基托与牙床的间隙,使义齿与牙床紧密贴合。它也是形成一种糕状物。缝隙大的时候吃稀汤型食物时会把它冲走。安固粉产生的胶同样也没有支撑力的作用。
由于口腔环境的复杂性,使做好了软衬要面对的问题有:水分、压力、回弹力、震动等因素就容易造成软衬材料与义齿基托分离;本实用新型是采取了,不同性质的多种材料,互相配合使用,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如下情况进行修复:义齿佩戴已有1-2年或更长时间,牙龈牙床萎缩等原因造成义齿基托凹面的三维图形与牙床及牙颌面三维图形的配型差距较大的情况,进行二次精细修复,以及义齿基托面积比较大的义齿如总义齿进行填充修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艳春,未经周艳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209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