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海绵城市雨水蓄渗净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28627.1 | 申请日: | 201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196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李楠;梁思懿;李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5/04;E03F5/14;E03F5/10;E03F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春光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雨水 下凹式绿地 连接管路 地下式 分流井 接收井 本实用新型 沉砂装置 城市雨水 净化系统 砂滤池 除渣 海绵 连通 排水管网系统 管理维护 排水管路 有机结合 雨水排放 雨水渗透 主体设施 凹式 节地 融为一体 出口 存储 邻近 改建 节能 消耗 净化 绿地 地下 景观 排放 能源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海绵城市雨水蓄渗净化系统,包括:下凹式绿地;雨水多功能接收井,设置在下凹式绿地中,雨水多功能接收井用于接收建筑排放雨水,雨水多功能接收井能够将多余的雨水排放至下凹式绿地中;分流井,邻近下凹式绿地设置,下凹式绿地中多余的雨水能够流入分流井中,分流井具有第一连接管路和第二连接管路;地下式雨水渗透池,与第一连接管路连接;雨水除渣沉砂装置,入口与第二连接管路连通;地下式砂滤池,入口与雨水除渣沉砂装置的出口连通,地下式砂滤池的出口与雨水排水管路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收集、存储、渗透和净化的功能,主体设施建于地下,与周围景观融为一体,不需消耗能源,节地节能,管理维护方便。系统与原有排水管网系统有机结合,对于新建和改建区均适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绵城市水循环系统,具体是一种海绵城市雨水蓄渗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北京、天津、武汉、长沙、成都、杭州、合肥等大中城市内涝积水现象十分严重,给群众生活和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每逢强降雨,城市瞬间变成“水城”,行人溺水、电击死亡的事故频频发生,有些城市甚至造成交通瘫痪。
城市内涝的成因主要源自以下几个方面:一城市排水系统承载能力不够。按照国家城市排水管道设计规范,一般排水管道设计能力均为二年一遇的标准,现有的城市管径较小问题直接影响排水是否通畅。二是城市蓄水能力不足。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屋面、道路、广场、停车场等大规模硬化面的建设切断了雨水的下渗通道,导致地面径流系数增大,加速了雨水向城市各条排水主干管和河流的汇集,使洪峰流量迅速形成;而且目前,大部分城市雨水调节池数量及规模严重不足,这又对本来已不堪重负的城市排水系统增加了压力。除此以外,还有排水设施不够完善、规划设计不够超前、监管责任不到位等等问题,也是造成城市内涝的因素。
目前我国99%的城市都是快排模式,雨水落到硬化地面只能从管道里集中快排。但遇到强降雨快排的排放能力又不能达到预期标准,而且雨水直接排放会使许多严重缺水的城市浪费大量的淡水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海绵城市雨水蓄渗净化系统,以达到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储存、渗透和净化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海绵城市雨水蓄渗净化系统,包括:下凹式绿地;雨水多功能接收井,设置在下凹式绿地中,雨水多功能接收井用于接收建筑排放雨水,雨水多功能接收井能够将多余的雨水排放至下凹式绿地中;分流井,邻近下凹式绿地设置,下凹式绿地中多余的雨水能够流入分流井中,分流井具有第一连接管路和第二连接管路;地下式雨水渗透池,与第一连接管路连接;雨水除渣沉砂装置,入口与第二连接管路连通;地下式砂滤池,入口与雨水除渣沉砂装置的出口连通,地下式砂滤池的出口与雨水排水管路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管路设置在分流井的侧壁底部,第二连接管路设置在分流井的侧壁上部。
进一步地,地下式雨水渗透池的侧壁即底部设置有无纺土工布,地下式雨水渗透池中设置有砾石。
进一步地,雨水除渣沉砂装置包括依次设置且连通的旋流筒、浮渣截留室、竖流沉砂室和均衡出水室,旋流筒沿竖直方向设置,旋流筒设置有进口管路和第一排水口,进口管路在竖直方向上高于第一排水口,进口管路沿旋流筒切向设置并与旋流筒内腔连通,第一排水口设置在旋流筒的筒壁上,第一排水口与浮渣截留室连通;浮渣截留室与竖流沉砂室之间的连接壁底部开设有第二通孔;竖流沉砂室与均衡出水室之间的连接壁中部开设有第三通孔;均衡出水室与竖流沉砂室相对的侧壁下部设置有排水管路。
进一步地,旋流筒的筒壁上开设有第二排水口,第二排水口位于第一排水口竖直方向的上方,且第二排水口与浮渣截留室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排水口的面积小于第二排水口的面积。
进一步地,竖流沉砂室与均衡出水室之间的连接壁上还开设有第五通孔,第五通孔位于第三通孔竖直方向的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286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污水排放装置
- 下一篇:城市道路渗雨水井补充地下水的监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