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抽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34401.2 | 申请日: | 201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951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波;王翠丽;杨文明;顾俊颖;钟文雯;张洁;高登宽;王腾宇;李新城;贺湘辉;补璐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12 | 分类号: | E21B43/12;E21B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丹;黄健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盖 进油口 金属绳 支撑件 绞轮 本实用新型 抽油装置 第一壳体 中空腔体 弹性件 轴线转动 自然状态 采油管 内侧壁 体内部 下支撑 中空腔 井筒 侧壁 上盖 油体 采油 连通 移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抽油装置,包括具有中空腔体的第一壳体和与中空腔体连通的采油管;第一壳体的侧壁开设有至少一个进油口,进油口上盖设有用于限制油体由进油口进出的油盖;中空腔体内部还设有支撑件,支撑件和油盖的内侧壁通过第一弹性件连接,第一弹性件在自然状态下支撑油盖,以使油盖在进油口上呈打开状态;支撑件上设置有绞轮和金属绳,金属绳的一端绕设在绞轮上,金属绳的另一端与油盖连接,绞轮用于绕支撑件的轴线转动以带动金属绳以及油盖移动,以使油盖在进油口上呈关闭状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适合长期放置于井筒中完成采油任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采油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抽油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石油开采的设备领域中,抽油泵和电潜泵是目前油田常用的采油设备,该设备可以将3000米左右地下的原油采出地面。因此抽油泵和电潜泵的工作性能直接决定了石油开采效率和开采量。
抽油泵主要包括泵筒、吸入阀、活塞和排除阀等部件。其采油的简单工作原理是利用泵筒将油体从储油层经由吸入阀带出至地表。而电潜泵主要包括地面部分和井下部分,其中地面部分包括控制柜、井上安全阀、井口盘和采油树,井下部分包括动力电缆、多级离心泵、气体分离器、电机、单流阀、泄油阀和井下安全阀等。其采油的简单工作原理是在井下部分,利用电机带动多级离心泵将油体从储油层经由单流阀和泄油阀带出至油筒中,油筒将油体输送至地面部分的采油树和井口盘处,通过井上安全阀输送至地表,完成采油。
然而对于碳酸盐油井的不定期间开收油的采油方式而言,需要抽油泵和电潜泵长期放置在采油井筒中,油泥或储油层中沙体会进入泵体中,造成泵体内部管路的堵塞,并且影响泵体内部叶轮的正常运转。进一步地,由于井下温度较高,不利于抽油泵和电潜泵的散热,因此抽油泵和电潜泵在碳酸盐岩的油井开采中故障率较高,投入和收益比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抽油装置,其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适合长期放置于井筒中完成采油任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抽油装置,包括具有中空腔体的第一壳体和与中空腔体连通的采油管。
第一壳体的侧壁开设有至少一个进油口,进油口上盖设有用于限制油体由进油口进出的油盖。
中空腔体内部还设有支撑件,支撑件和油盖的内侧壁通过第一弹性件连接,第一弹性件在自然状态下支撑油盖,以使油盖在进油口上呈打开状态。
支撑件上设置有绞轮和金属绳,金属绳的一端绕设在绞轮上,金属绳的另一端与油盖连接,绞轮用于绕支撑件的轴线转动以带动金属绳以及油盖移动,以使油盖在进油口上呈关闭状态。
在上述的抽油装置中,可选的是,第一壳体具有弹性的壳壁,且第一壳体的壳壁上设有多个转动件,多个转动件分别设置在第一壳体壳壁的不同位置,转动件用于绕转动件的轴线转动以带动第一壳体的壳壁运动,以使第一壳体产生弹性形变。
在上述的抽油装置中,可选的是,第一壳体为长方体结构,转动件设置于第一壳体的顶点处,第一壳体与采油管的连接处,以及位于支撑件底部的第一壳体的壳壁上。
在上述的抽油装置中,可选的是,中空腔体与采油管的连通处还设有单向阀,单向阀用于使油体由中空腔体流入采油管中,并限制油体由采油管回流至中空腔体中。
在上述的抽油装置中,可选的是,进油口有两个,两个进油口沿中空腔体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在第一壳体的侧壁上。
在上述的抽油装置中,可选的是,转动件和第一壳体的壳壁连接处还设有密封件,密封件用于防止油体由转动件和第一壳体的壳壁的连接处泄露。
在上述的抽油装置中,可选的是,支撑件和第一壳体的内壁之间还连接有多个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用于带动第一壳体运动,以使第一壳体的壳壁适应转动件处的壳壁的弹性形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344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下套管辅助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气井智能节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