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脑膜瘤基底铲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38515.4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249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曹鹏;李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205 | 分类号: | A61B17/3205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1 | 代理人: | 王勇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枪杆 剥离头 纺锤形 脑膜瘤 手柄杆 铲除 本实用新型 肿瘤 过渡杆 基底 依次连接 侧端头 平行 垂直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脑膜瘤基底铲除器,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把脑膜瘤从其基底部铲除。其要点是:枪杆的后端依次连接过渡杆和手柄杆,该三杆处在同一平面上,其中手柄杆和枪杆相互平行,过渡杆分别与手柄杆和枪杆夹125‑145°;纺锤形双剥离头的中间固定在枪杆的前端,纺锤形双剥离头与枪杆呈T形,将纺锤形双剥离头分为左、右两侧,纺锤形双剥离头每侧长度为3毫米,每侧端头呈球状,所述T形所在的平面与三杆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加大与肿瘤的接触面积,增加肿瘤的铲除范围,可增加肿瘤的全切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手术器械,具体说是把脑膜瘤从其基底部铲除的铲除器。
背景技术
脑膜瘤为神经外科常见的肿瘤疾病,在手术过程中如何将脑膜瘤基底部铲除是显微神经外科较为棘手的问题,有时肿瘤所处颅内位置及肿瘤大小的缘故,手术中用双极电凝镊及吸引器予以清除的手段就会受限,不利于肿瘤完整切除,导致术后的复发情况,如清除过度,易造成术后颅神经血管损伤,术后并发症较多,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目前尚没有专用的脑膜瘤铲除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脑膜瘤基底铲除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枪杆的后端依次连接过渡杆和手柄杆,该三杆处在同一平面上,其中手柄杆和枪杆相互平行,过渡杆分别与手柄杆和枪杆夹α角,α为125-145°,以避免术者操作手影响显微镜下术野;纺锤形(即中间粗两头细的小圆棒)双剥离头的中间固定在枪杆的前端,纺锤形双剥离头与枪杆呈T形,将纺锤形双剥离头分为左、右两侧,纺锤形双剥离头每侧长度为3毫米,每侧端头呈球状,避免锋利损伤神经血管,所述T形所在的平面与三杆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双剥离头加大与肿瘤的接触面积,增加肿瘤的铲除范围,可增加肿瘤的全切率,缩短手术时间,避免术后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且使用方便,进而减少患者的痛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枪杆3的后端依次连接过渡杆2和手柄杆1,该三杆处在同一平面上,其中手柄杆和枪杆相互平行,过渡杆分别与手柄杆和枪杆夹α角为135°,以避免术者操作手影响显微镜下术野;纺锤形双剥离头4的中间固定在枪杆的前端,纺锤形双剥离头与枪杆呈T形,将纺锤形双剥离头分为左、右两侧,纺锤形双剥离头每侧长度为3毫米,每侧端头41呈球状,避免锋利损伤神经血管,所述T形所在的平面与三杆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385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