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用钢管夹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39747.1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739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汪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抚州市恒强达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02 | 分类号: | F16L3/02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郭显文 |
地址: | 3441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板 固定底座 夹持块 钢管夹持装置 本实用新型 齿轮啮合 建筑用 连接槽 万向轮 齿轮 卡条 钢管 顶部设置 转动把手 连接轴 伸缩杆 弹簧 夹持 转轴 移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用钢管夹持装置,包括固定底座和夹持块,所述固定底座的底部设置有多个万向轮,且多个万向轮之间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固定底座的内部通过卡条与齿轮啮合连接,所述齿轮的顶部连接有第二固定板,且第二固定板的一侧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内部通过弹簧与夹持块一侧的连接块连接。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底座的内部通过卡条与齿轮啮合连接,且齿轮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的一侧通过转轴与伸缩杆连接,则转动把手即可带动第二固定板移动,从而通过夹持块对钢管进行夹持,因此能够对不同大小钢管均能使用,增加其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管夹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用钢管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钢管生产技术的发展开始于自行车制造业的兴起、19 世纪初期石油的开发、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舰船、锅炉、飞机的制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火电锅炉的制造,化学工业的发展以及石油天然气的钻采和运输等,都有力地推动着钢管工业在品种、产量和质量上的发展。钢管不仅用于输送流体和粉状固体、交换热能、制造机械零件和容器,它还是一种经济钢材。用钢管制造建筑结构网架、支柱和机械支架,可以减 轻重量,节省金属20~40%,而且可实现工厂化机械化施工。用钢管制造公路桥梁不但可节省钢材、简化施工,而且可大大减少涂保护层的面积,节约投资和维护费用。
然而现有的建筑工地上用的钢管夹持装置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一般普通的钢管夹持装置大多采用螺栓紧固的方式来对钢管进行夹持,这样的方式虽然紧固,但是既浪费时间又耗费力气,且一次性只能夹持单个钢管,同时这样的方式一般夹持的钢管大小都是固定的,无法根据不同的钢管大小对夹持装置进行调节,因此还存在着一些弊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建筑用钢管夹持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钢管夹持装置,包括固定底座和夹持块,所述固定底座的底部设置有多个万向轮,且多个万向轮之间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固定底座的内部通过卡条与齿轮啮合连接,所述齿轮的顶部连接有第二固定板,且第二固定板的一侧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内部通过弹簧与夹持块一侧的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一侧位于连接槽的两侧通过转轴与伸缩杆连接,所述固定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槽,且固定槽的内部通过弹簧与缓冲垫底部的连接块连接,所述固定底座的顶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固定块,且固定块的顶部通过缓冲带与连接环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一侧关于缓冲垫的竖直中线对称设置有第一固定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齿轮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带动齿轮转动的把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齿轮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齿轮关于固定底座的竖直中线对称。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缓冲垫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缓冲垫关于固定底座的竖直中线对称。
本实用新型中,首先,固定底座的内部通过卡条与齿轮啮合连接,且齿轮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的一侧通过转轴与伸缩杆连接,则转动把手即可带动第二固定板移动,从而通过夹持块对钢管进行夹持,因此能够对不同大小钢管均能使用,增加其实用性,其次,固定底座的顶部通过弹簧与缓冲垫底部的连接块连接,夹持块的一侧通过连接块与弹簧连接,则弹簧与缓冲垫能够使得钢管在夹持的过程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钢管过重对夹持装置造成损坏,最后,固定底座的底部设置有多个万向轮,且多个万向轮两两之间通过连接轴连接,则多个万向轮可带动夹持装置移动,能够便于不同位置的钢管夹持,避免了工人手抬移动钢管的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抚州市恒强达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抚州市恒强达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397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