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磁式主动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43628.3 | 申请日: | 2017-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404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罗学春;孙建云;杨光;周庆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白云泵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34 | 分类号: | F16J15/34;F04B5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黄华莲;郝传鑫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环组件 静环组件 电磁驱动器 泵壳 泵轴 主动密封结构 电磁式 本实用新型 密封端面 紧贴 排斥 财产损失 二次密封 密封领域 配合连接 相对设置 活动地 吸附 溢流 水泵 吸引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泵密封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电磁式主动密封结构,包括泵壳和泵轴;泵壳内设有密封装置和电磁驱动器,密封装置包括均套设在泵轴上的静环组件和动环组件,静环组件固定连接于泵壳且静环组件和泵轴之间设有第一空隙,动环组件活动地配合连接于泵轴且动环组件和泵壳之间设有第二空隙,静环组件的密封端面和动环组件的密封端面相对设置且二者之间设有第三空隙;当电磁驱动器得电时,电磁驱动器吸引或排斥动环组件,迫使动环组件紧贴于静环组件。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式主动密封结构可主动地通过电磁驱动器吸附或排斥动环组件,迫使动环组件紧贴于静环组件,以主动形成二次密封,消除了介质溢流带来的危害以及降低用户的财产损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泵密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磁式主动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水泵二次密封装置均为被动式二次密封,即当水泵本身的密封发生渗漏时,渗漏的介质会推动设在水泵上的二次密封装置,使得二次密封装置被动地形成二次密封。但是被动式的二次密封装置有可能会出现长时间闲置未使用后,二次密封装置的活动部件意外地被卡住,例如活动部件生锈或活动部件之间被异物入侵,导致渗漏的介质无法推动二次密封装置形成二次密封,最终造成水泵介质的泄漏,此时的被动式二次密封装置形同虚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磁式主动密封结构可主动地通过电磁驱动器吸附或排斥动环组件,迫使动环组件紧贴于静环组件,以主动形成二次密封,消除了介质溢流带来的危害以及降低用户的财产损失。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磁式主动密封结构,包括泵壳和穿入所述泵壳的泵轴;所述泵壳内设有密封装置和电磁驱动器,所述电磁驱动器设在所述密封装置的一端上,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均套设在所述泵轴上的静环组件和动环组件,所述静环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泵壳且所述静环组件和泵轴之间设有第一空隙,所述动环组件活动地配合连接于所述泵轴且所述动环组件和泵壳之间设有第二空隙,所述静环组件的密封端面和所述动环组件的密封端面相对设置且二者之间设有第三空隙;当所述电磁驱动器得电时,所述电磁驱动器吸引或排斥所述动环组件,迫使所述动环组件朝着所述静环组件运动并紧贴于所述静环组件。
作为优选的,所述动环组件位于所述静环组件的介质端。
作为优选的,所述电磁驱动器位于所述静环组件的大气端。
作为优选的,所述泵轴的外侧壁上设有销钉,所述动环组件的内侧壁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销钉嵌设在所述限位槽中。
作为优选的,所述静环组件的密封端面上设有静环,所述动环组件的密封端面上设有动环,所述静环和动环相对设置且二者之间设有所述第三空隙。
作为优选的,所述动环组件的内侧壁和所述泵轴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
作为优选的,所述静环组件和泵壳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
作为优选的,所述泵壳外设有控制信号输入端口,所述控制信号输入端口电性连接于所述电磁驱动器。
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式主动密封结构,设有相对设置的静环组件和动环组件,静环组件设在泵壳上,动环组件活动地配合连接于泵轴,当未发生介质渗漏时,静环组件和动环组件相互分离,二者不会发生摩擦;当发生介质渗漏时,电磁驱动器吸附或排斥动环组件,迫使动环组件紧贴于静环组件以形成二次密封,消除了介质溢流带来的危害以及降低用户的财产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磁式主动密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磁式主动密封结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白云泵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白云泵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436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