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去除亚硝态氮的反硝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45000.7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135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毕菲非;高博;郭训文;郑静宜;戴雨薇;薛淡銮;顾晓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思科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黄磊;林惠斌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学***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池体 进水布水装置 碳源投加装置 分接管 去除 污水 本实用新型 反硝化装置 亚硝态氮 主管体 分管 管口 连通 污水进水口 排水管道 碳源投加 出水孔 填料层 硝态氮 送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去除亚硝态氮的反硝化装置,包括池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池体中的填料层、将污水送入池体的进水布水装置和将碳源投加到污水中的碳源投加装置,其中,进水布水装置和碳源投加装置位于池体的液面上方,池体底部设置有排水管道;进水布水装置包括第一主管体、第一分接管以及多个第一分管,第一主管体一端管口为污水进水口,另一端管口与第一分接管连通,第一分管分别与第一分接管连通,第一分管上开设有出水孔;本实用新型利用进水布水装置和碳源投加装置实现污水与碳源及时且均匀得地混合,从而达到有效利用碳源、高效去除污水中亚硝态氮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去除亚硝态氮的反硝化装置。
背景技术
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的进行,我国的用水量急剧增加,水体的水质恶化程度也日益严重。传统的污水的处理大多以去除COD为主要目标,然而基于我国目前水生态健康的视角,当前环境问题的主要矛盾已经从化学需氧量COD转向了脱氮除磷的问题上来。在一些工业发达的区域,氮素的污染迅速加剧,成为众多水体和流域亟待去除的重要污染元素。
目前,污水中氮素主要表现为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等形式。氮素污染有诸多危害,氮污染导致水体中溶解氧量大幅度下降,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当还原态氮排入水体时,硝化反应会消耗水体中大量的溶解氧,导致水体发黑发臭和多种水生生物的慢性灭迹。相关研究发现,亚硝态氮含量超标的饮用水对人体和其他生物有毒害作用。水体中氮素的来源主要是生活污水、养殖污水和工业污水,氮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威胁人类等生物的健康。因此,水体中氮素的污染控制越来越受到人们高度重视。
生物脱氮,又称生物硝化-反硝化脱氮,是指在微生物的联合作用下,污水中的有机氮及氨氮经过氨化作用、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最后转化为氮气的过程。反硝化反应是在缺氧状态下,反硝化菌将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还原成气态氮(N2)的过程。反硝化菌为异养型微生物,多属于兼性细菌,在缺氧状态时,利用硝酸盐中的氧作为电子受体,以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提供能量并被氧化稳定。在很多的污水处理厂中,由于进水碳源不足,降低了反硝化脱氮的反应速率,从而导致整个系统脱氮率不高,因此,在实际运行中,碳源的控制是一个重要的运行参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通过优化布水系统和碳源的投加方式以提高脱氮系统的整体效率,提供了一种既高效又经济的去除污水中亚硝态氮的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去除亚硝态氮的反硝化装置。该反硝化装置能实现污水与碳源及时且均匀地混合,从而达到有效利用碳源、高效去除污水中亚硝态氮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去除亚硝态氮的反硝化装置,包括池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池体中的填料层、将污水送入池体的进水布水装置和将碳源投加到污水中的碳源投加装置,其中,进水布水装置和碳源投加装置位于池体的液面上方,池体底部设置有排水管道;进水布水装置包括第一主管体、第一分接管以及多个第一分管,第一主管体一端管口为污水进水口,另一端管口与第一分接管连通,第一分管分别与第一分接管连通,第一分管上开设有出水孔;
碳源投加装置包括第二主管体、第二分接管以及多个第二分管,第二主管体一端管口为碳源进药口,另一端管口与第二分接管连通,第二分管分别与第二分接管连通,第二分管上开设有加药孔。
优选的,还包括填料层和填料支架,填料支架固定于池体中部,填料层固定于填料支架中,填料层包括多条连接绳以及多个填料单元,填料单元分别串联于各连接绳上形成多条填料束,各填料束垂直设置且两端分别连接到填料支架上。
优选的,所述填料束长度为2000-4000mm,所述相邻两填料束之间的距离为200-400mm,所述填料层占池体体积50%-80%。
优选的,进水布水装置设置于碳源投加装置上方。
优选的,第一分管与第二分管在同一水平面上间隔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思科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思科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450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碳源投加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污水再生工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