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烟气再循环的燃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45853.0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415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张亮;曾钦达;尤俊;夏家喜;刘华;王栓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7B17/02 | 分类号: | F27B17/02 |
代理公司: | 福州旭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3 | 代理人: | 程春宝 |
地址: | 350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尽炉体 活性炭过滤器 布袋除尘器 可称重式 单元体 本实用新型 冷却换热器 烟气再循环 燃烧装置 抽风机 导向管 混合罐 进气口 气体流量控制阀 氮氧化物NOX 空气预热器 回收利用 连接管道 燃烧炉体 循环管道 出气口 进风管 进风口 烟气 燃烧 排放 贯穿 进口 出口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烟气再循环的燃烧装置,包括可称重式单元体炉,还包括燃尽炉体、冷却换热器、布袋除尘器、以及活性炭过滤器;所述可称重式单元体炉的燃烧炉体出气口和燃尽炉体进气口之间设置有一连接管道,所述燃尽炉体的经过冷却换热器与所述布袋除尘器连接,所述布袋除尘器与所述活性炭过滤器连接,所述活性炭过滤器经过一循环管道与一抽风机连接,所述抽风机通过一导向管与一混合罐的进口连接,所述混合罐的出口与所述可称重式单元体炉的空气预热器进风口连接,所述导向管上设置有一气体流量控制阀;所述燃尽炉体贯穿设置有至少两个进风管。本实用新型能将燃烧的烟气进行回收利用,从而降低氮氧化物NOX气体的排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料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烟气再循环的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拉格朗日研究方法,即研究炉排上一堆燃料从着火、燃烧到燃尽过程中料层温度变化以及燃烧产物的变化的一种实验。该实验中通过可称重式单元体炉可以对燃料的燃烧特性进行评估。主要包括燃料的着火性能、燃烧火焰的传播速度、主要污染物(包括NOx,SO2等)的相对析出量、燃料的燃尽性能。同时针对某一燃料,可得到水分、颗粒粒径等对燃烧结果的影响,为该种燃料的制备提供指导;可以针对不同燃料得到最优的运行参数。
现有的可称重式单元体炉,包括空气预热器1’、气体暂存罐2’、以及燃烧炉体3’,所述气体经过管道流入到空气预热器1’中,所述空气预热器1’经过管道11’与所述气体暂存罐2’连接,所述气体暂存罐2’底部设置有称重传感器4’,所述气体暂存罐2’贯穿设置有气体取样管21’和热电偶温度传感器22’,所述气体暂存罐2’上设置有燃烧炉体3’,通过燃烧炉体3’对气体进行燃烧处理。但是现有的可称重式单元体炉只能通过改变第一次风量、第一次风的温度喷入点来分析燃料燃烧和主要污染物的析出情况,这样不能针对一些特定的燃料进行第二次风量和第二次风温度喷入点进行分析,即现有的可称重式单元体炉并不是燃料实验的最佳设备。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烟气再循环的燃烧装置,能将燃烧的烟气进行回收利用,从而降低氮氧化物NOX气体的排放。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基于烟气再循环的燃烧装置,包括可称重式单元体炉,还包括燃尽炉体、冷却换热器、布袋除尘器、以及活性炭过滤器;所述可称重式单元体炉的燃烧炉体出气口和燃尽炉体进气口之间设置有一连接管道,所述燃尽炉体的经过冷却换热器与所述布袋除尘器连接,所述布袋除尘器与所述活性炭过滤器连接,所述活性炭过滤器经过一循环管道与一抽风机连接,所述抽风机通过一导向管与一混合罐的进口连接,所述混合罐的出口与所述可称重式单元体炉的空气预热器进风口连接,所述导向管上设置有一气体流量控制阀;所述燃尽炉体贯穿设置有至少两个进风管,所述冷却换热器上设置一进水管和一出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气体流量控制阀型号KLA-08系列。
进一步的,所述空气预热器包括板式空气预热器或者管式空气预热器。
进一步的,所述燃烧装置还包括有至少两个转子流量计,所述两个转子流量计分别与所述两个进风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可称重式单元体炉的气体暂存罐、可称重式单元体炉的燃烧炉体、连接管道、燃尽炉体外侧上包裹有一保护罩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空气预热器和燃烧炉体能进行第一次风量、第一次风的温度,通过燃尽炉体能进行第二次风量及第二次风的温度喷入点;能进行特定的燃料的燃烧分析;且本实用新型将烟气抽取一部分进行回收到空气预热器的进口,利用惰性气体的吸热和氧浓度的减少,使火焰温度降低,抑制燃烧速度,减少热力型NOX,从而降低燃料NOX排放。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可称重式单元体炉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未经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458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