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膜曝气膜生物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46072.3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849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谢国俊;丁杰;聂文博;任南琪;刘冰峰;邢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张金珠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器主体 曝气膜 固液分离膜 高压气体 储存罐 连通 膜生物反应器 气体减压阀 出水装置 进水装置 液封装置 出气 出水泵 进水泵 进水口 膜曝气 污水处理设备 本实用新型 高效合成 气液传质 输出高压 出气孔 进气孔 侧壁 基质 去除 微生物 污染物 | ||
新型膜曝气膜生物反应器,属于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它解决了气液传质速率低,能量浪费严重的问题。它包括反应器主体、固液分离膜、曝气膜、出气液封装置、出水泵、出水装置、气体减压阀、高压气体储存罐、进水泵和进水装置;所述的固液分离膜和曝气膜均设于反应器主体的内部;固液分离膜与出水装置通过出水泵连通,高压气体储存罐输出高压气体进入曝气膜,所述高压气体储存罐与所述曝气膜之间设有气体减压阀;反应器主体的侧壁上设有进水口,该进水口与进水装置通过进水泵连通,反应器主体顶部的出气孔与出气液封装置的进气孔连通。本实用新型不仅适用于污染物高效去除,也适用于以气体为基质的微生物高效合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型膜曝气膜生物反应器,属于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logical reactor,MBR)是生化反应器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高效污(废)水处理系统。它可以将生化反应器中的活性污泥有效截留,具有良好的固液分离效果,在有效提升出水水质的同时增加活性污泥的停留时间(SRT),使生化反应器内的生物量大大提高。污泥停留时间的增加不仅可以减少剩余污泥的生成量,降低后续处理费用,也使得一些生长缓慢的自养菌(如硝化菌、厌氧氨氧化菌、甲烷厌氧氧化反硝化菌等)在反应器内得以快速富集,大幅度提高污(废)水的处理效率。
但是MBR系统通常采用传统的曝气方式,即采用鼓风和机械的方式强制气液直接接触,使气体溶解进入液相为微生物提供基质或生长条件。传统曝气方式由于气液传质速率低,气体的利用率一般都低于20%,能量浪费严重。而且污(废)水中的易挥发性物质会随气泡进入大气而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污水处技术中传统曝气方式存在的气液传质速率低以及气体的利用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新型膜曝气膜生物反应器,它包括反应器主体、固液分离膜、曝气膜、出气液封装置、出水泵、出水装置、气体减压阀、高压气体储存罐、进水泵和进水装置;
所述的固液分离膜和曝气膜均设于反应器主体的内部;
固液分离膜与出水装置通过进水泵连通,高压气体储存罐输出高压气体进入曝气膜,所述高压气体储存罐与所述曝气膜之间设有气体减压阀;
反应器主体的侧壁上设有进水口,该进水口与进水装置通过进水泵连通,反应器主体顶部的出气孔与出气液封装置的进气孔连通。
进一步限定,所述的反应器还包括温控系统,该温控系统用于控制反应器主体内的温度。
进一步限定,所述的反应器还包括搅拌系统,该搅拌系统用于搅拌反应器主体内部的物质。
进一步限定,所述的固液分离膜可采用平均孔径为0.1μm的中空纤维膜;所述的曝气膜可采用无孔中空纤维膜。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污水处技术中传统曝气方式存在的气液传质速率低以及气体的利用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利用无泡曝气技术,实现气体在液相中的快速溶解,提高其在液相的传质效率,从而提高生物反应体系液相中气体的浓度,促进微生物的高效代谢,实现污染物高效去除或微生物高效合成;反应器采用膜分离的出水方式,通过固液分离膜高效地实现固液分离作用,减小反应器内生物量的流失;反应器无需沉淀回流系统,节省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污染物的高效去除,还适用于以气体为基质的微生物高效合成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膜曝气膜生物反应器的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460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