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乘客输送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47131.9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864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石川佳延;中垣薰雄;岩井俊宪;高桥秀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6B23/00 | 分类号: | B66B23/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庞乃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支承部 桁架 支撑台 上层 乘客输送机 轴承部件 长边 连结机构 上层地板 下层地板 限位器 压缩力 支撑轴 建筑物 相对移动 桁架作用 抵接 浮起 支撑 下层 连结 | ||
一种乘客输送机,在桁架从建筑物一侧受到了过大的压缩力的情况下,能够避免桁架的上层侧支承部浮起。乘客输送机具备:下层侧支承部,从沿着桁架的长边方向的一端部朝向下层地板突出,由固定在下层地板之上的第一支撑台支撑;上层侧支承部,从沿着桁架的长边方向的另一端部朝向上层地板突出,由固定在上层地板上的第二支撑台支撑;以及上部连结机构,将第二支撑台与上层侧支承部之间连结为能够相对移动。上部连结机构包括:轴承部件,以与上层侧支承部相面对的方式固定于第二支撑台;以及支撑轴,跨在轴承部件与上层侧支承部之间。支撑轴具有限位器,在从建筑物侧对桁架作用了沿着桁架的长边方向的过大的压缩力时,该限位器从下方与轴承部件抵接。
本申请以2017年3月24日申请的在先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17-059560号的优先权利益为基础,并且主张该利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自动扶梯或者自动人行道那样的乘客输送机。
背景技术
在乘客输送机的一个例子即自动扶梯中,例如在由于地震而建筑物产生层间位移时,防止与层间位移相伴随的过大的压缩力从建筑物一侧作用于桁架的耐震化正在推进。
具体地说,在桁架的端部与建筑物的梁之间设置足够的间隙,或者对于建筑物所产生的层间位移充分确保桁架相对于建筑物的“重叠量”的长度。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3660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78021号公报
然而,当成为极其罕见地发生的大规模地震时,层间位移量增大到与中规模地震或者小规模地震不能比较的程度。因此,在发生了大规模地震的情况下,桁架的端部变得不能够相对于层间位移进行追随,有可能从建筑物侧对桁架作用未预期的过大的压缩力。
并且,当桁架在长边方向上被较强地压缩时,不能否定与建筑物的上层地板连结的桁架的上端部从上层地板浮起的情况。当桁架的上端部浮起时,在桁架的上端部与上层地板之间产生间隙,处于自动扶梯周围的人、物有可能夹入该间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乘客输送机,在采用使用支撑轴将桁架的上层侧支承部与上层地板连结的构成时,即使在桁架从建筑物侧承受了过大的压缩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桁架的上层侧支承部浮起。
根据实施方式,乘客输送机具备:桁架,架设在建筑物所具有的下层地板与上层地板之间;下层侧支承部,从沿着上述桁架的长边方向的一端部而朝向上述下层地板突出,由固定在上述下层地板之上的第一支撑台支撑;上层侧支承部,从沿着上述桁架的长边方向的另一端部朝向上述上层地板突出,由固定在上述上层地板之上的第二支撑台支撑;以及上部连结机构,将上述第二支撑台与上述上层侧支承部之间连结为能够相对移动,
上述上部连结机构包括:轴承部件,固定于上述第二支撑台,与上述上层侧支承部相面对;以及支撑轴,以跨在上述轴承部件与上述上层侧支承部之间的方式立起,上述支撑轴具有限位器,在从上述建筑物一侧对上述桁架作用了沿着上述桁架的长边方向的过大的压缩力时,该限位器从下方与上述轴承部件抵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安装于建筑物的自动扶梯的构造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桁架的下层侧支承部与第一支撑台的连结部分的构造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桁架的下层侧支承部与第一支撑台的连结部分的构造的主视图。
图4是沿着图2的F4-F4线的剖视图。
图5是沿着图4的F5-F5线的剖视图。
图6是概略地表示桁架的上层侧支承部与第二支撑台的连结部分的构造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电梯株式会社,未经东芝电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471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并列双向自动人行道驱动系统
- 下一篇:扶手带用自动绕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