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胶乳包被和封闭的质量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47688.2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037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捷门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51 | 分类号: | G01N21/51;G01N21/31;G01N21/25;G01N1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徐迅;崔佳佳 |
地址: | 2018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质量控制系统 包被 检测装置 封闭装置 处理器 胶乳 第二管道 第一管道 进样装置 出样口 出口 本实用新型 第二检测 电气连接 检测结果 快速检测 全程检测 维护方便 在线检测 封闭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胶乳包被和封闭的质量控制系统,包括:进样装置、包被装置、封闭装置和出样口;进样装置的出口与包被装置的入口通过第一管道相连;包被装置的出口与封闭装置的入口通过第二管道相连;封闭装置的出口与出样口通过第三管道相连;所述质量控制系统还包括分别设置于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上的第一检测装置、第二检测装置和第三检测装置;所述质量控制系统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检测装置通过电气连接,将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传送到所述处理器中。本质量控制系统操作简便、成本低、结果可靠、维护方便,可实现在线检测、快速检测和全程检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胶乳生产领域,具体地涉及用于胶乳包被和封闭的质量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胶乳免疫增强比浊法,近年来出现的一种较为稳定、准确的体液蛋白均相免疫比浊检测方法,在体外诊断试剂中应用广泛。胶乳免疫增强比浊法通过在高分子胶乳微球表面交联的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而当抗原与交联有抗体的微球结合后,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聚集在一起,使得浊度增加从而改变反应溶液的吸光度。
胶乳包被和封闭过程是胶乳免疫增强法的重点过程,胶乳微球颗粒的质量极大影响了胶乳免疫增强比浊法的检测。其中胶乳微球的颗粒大小可以作为胶乳微球颗粒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在胶乳包被和封闭过程中对胶乳微球颗粒的质量进行控制的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在胶乳包被和封闭过程中对胶乳微球颗粒的质量进行控制的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胶乳包被和封闭的质量控制系统,所述质量控制系统包括:进样装置、包被装置、封闭装置和出样口;
其中,所述的进样装置用于输入待进行包被处理和封闭处理的胶乳原料,并且进样装置的出口与包被装置的入口通过第一管道相连;
包被装置的出口与封闭装置的入口通过第二管道相连;
封闭装置的出口与出样口通过第三管道相连;
并且,所述质量控制系统还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
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上的用于检测来自所述进样装置的胶乳原料的浊度的第一检测装置;
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上的用于检测来自所述包被装置的胶乳样品的浊度的第二检测装置;
设置于所述第三管道上的用于检测来自所述封闭装置的胶乳样品的浊度的第三检测装置;
并且,所述质量控制系统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检测装置通过电气连接,将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传送到所述处理器中。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检测装置为比浊计、分光光度计、比色计或水合粒径计。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盛放样品的透明容器、光路部件和光电检测部件;
其中,所述光路部件包括光发射器,所述光发射器发出的光传送到所述透明容器,穿透所述透明容器或所述透明容器散射的光传送到所述光电检测部件,得到样品的浊度信号,并传送到所述处理器中。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光路部件包括光发射器和光通道,所述光电检测部件包括光接收模块、光电转换模块和检测模块,所述光电转换模块包括光电传感器和可调的分压电路,所述光发射器发出的光通过光通道传送到盛放样品的透明容器,穿透所述透明容器或所述透明容器散射的光传送到所述光电检测部件的光接收模块,光电传感器出来的电信号经过分压后,传给检测模块。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上分别设有用于取样的旁支或取样装置,通过所述旁支或取样装置取出的样品进入所述检测装置中进行浊度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捷门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捷门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476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