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站及网络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50965.5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019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赵光明;刘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2575 | 分类号: | H04B10/2575;H04W88/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李相雨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站 射频拉远单元 基带处理单元 基带数字信号 基带处理模块 射频拉远模块 本实用新型 网络系统 基带 光信号传输 射频信号 输出基带 数字信号 纤芯 整合 转换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及网络系统。所述基站包括基带处理模块和射频拉远模块,基带处理模块包括基带处理单元和第一PTN设备,射频拉远模块包括第二PTN设备和多个射频拉远单元,其中:基带处理单元用于输出基带数字信号;第一PTN设备的一端与基带处理单元连接,另一端与第二PTN设备连接,用于对所述基带数字信号进行整合后获得的基带光信号传输至第二PTN设备;第二PTN设备的另一端分别与各射频拉远单元连接,用于将所述基带光信号进行分离后获得的所述基带数字信号分别输入各射频拉远单元中;射频拉远单元用于将所述基带数字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所述系统包括所述基站。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站及系统提高了管道纤芯资源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站及网络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加快4G网络部署,同时利用现有的传输网资源(包含设备和线路),减少传输网络的投资成本、缩短传输网的建设周期,并且尽量共享已有铁塔资源,新建基站基本均采用射频拉远基站,但是随着射频拉远基站的不断建设,传输网纤芯资源占用严重,因此,对于射频拉远基站的占用纤芯资源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现有技术条件下,射频拉远基站均是本端基带处理单元(Building Base bandUnit,BBU)通过占用远端射频拉远单元(Radio Remote Unit,RRU)的两倍数量的管道纤细资源与远端RRU实现互联通信的,实现方式如图1所示:BBU通过其中的接口单元、主控单元和基带单元输出基带数字信号,并通过拉远光纤传输至RRU,RRU通过其中的中频单元、收发单元以及PA/LNA接口将所述基带数字信号转换成射频信号,然后通过其天线发射出去。但是,目前的射频拉远基站占用纤芯资源较多,例如,以城区内的一个标准的射频拉远基站(包含4G、900M、1800M设备)为例,4G载波聚合共有6个RRU,900M基站为S666配置,也有6个RRU,1800M共有3个RRU,总计RRU数量为15个,而每个RRU与BBU连接需要的纤芯资源为2个,也就是说每个射频拉远基站至需要的纤芯资源至少为30个;而城区管道多采用7孔梅花管,按每孔放144芯光纤计算,累计纤芯为1008芯,最多能满足34个射频拉远基站建设,导致传输网纤芯资源严重不足,制约业务的发展。
因此,如何提出一种基站来提高管道纤芯资源的利用率,是目前业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及网络系统。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包括基带处理模块和射频拉远模块,所述基带处理模块包括基带处理单元和第一PTN设备,所述射频拉远模块包括第二PTN设备和多个射频拉远单元,其中:
所述基带处理单元与所述第一PTN设备连接,用于输出基带数字信号;
所述第一PTN设备的一端与所述基带处理单元连接,另一端通过光纤与所述第二PTN设备连接,用于对所述基带处理单元输出的基带数字信号进行整合后获得基带光信号并将所述基带光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PTN设备;
所述第二PTN设备的一端通过光纤与所述第一PTN设备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各所述射频拉远单元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基带光信号,以及所述基带光信号进行分离后获得所述基带数字信号并将所述基带数字信号分别输入各所述射频拉远单元中;
所述射频拉远单元与所述第二PTN设备连接,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基带数字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站,通过在基带处理模块侧设置第一PTN设备将所述基带处理模块输出的基带数字信号进行整合后获得基带光信号,然后通过光纤传输至设置在射频拉远模块侧的第二PTN设备,第二PTN设备将接收到的基带光信号分离后获得的所述基带数字信号分别输入各射频拉远模块,所述射频拉远模块将所述基带数字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之后通过各自的天线发射出去,提高了基站对管道光纤的资源的占用,提高了管道光纤资源的利用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509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