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在聚乙烯阀门密封性检测设备上的密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53493.9 | 申请日: | 201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213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刘艳军;赵海贤;孙占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
主分类号: | F16J15/10 | 分类号: | F16J1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70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密封圈 聚乙烯 卡具 阀门密封 气门嘴 阀门 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 电磁换向阀 检测设备 气路 气源 阀门端部 阀门过程 阀门外壁 压缩空气 焊缝 充放气 密封槽 中阀门 轴向力 抱紧 封堵 内壁 外壁 密封 受损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在聚乙烯阀门密封性检测设备上的密封装置。具体组成包括卡具、充气密封圈、气门嘴、气路、电磁换向阀、气源。充气密封圈安装在卡具内壁的密封槽上,充气密封圈上装有一个可进行充放气的气门嘴,该气门嘴经气路和电磁换向阀连接至气源。充气密封圈充入压缩空气,密封圈与阀门外壁抱紧实现对阀门端部的密封。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阀门左、右两端卡具在封堵阀门过程中阀门外壁与密封圈之间摩擦力过大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阀门承受轴向力导致阀门焊缝受损的问题,提高了聚乙烯阀门密封性检测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聚乙烯阀门密封性检测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用在聚乙烯阀门密封性检测设备上的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依照国家标准GB 15558.3-2008《燃气用埋地聚乙烯(PE)管道系统——第3部分:阀门》规定的强制性检验项目,聚乙烯阀门出厂前需逐个进行密封性检测,检测时要求阀门两端密封可靠。在现有的国内市场中,对聚乙烯阀门进行密封性检测时,多参照金属阀门的夹紧密封方式,即采用端部压紧,靠施加很大的轴向力来密封阀门。这种密封方式导致阀门产生轴向受力变形,特别是焊口部位因较大的轴向力可能使完好的焊缝被压裂,或有缺陷的焊缝被暂时压合,从而无法准确检测到阀门的泄露。
为了降低轴向力对阀门焊缝的不良影响,在阀门两端的卡具内均装上O型密封圈,利用密封圈密封阀门两端。由于密封圈与阀门之间在相对运动时产生摩擦,这样既加剧密封圈磨损,同时产生的摩擦力可能将密封圈从密封槽内推出而无法进行密封,最终影响密封性检测。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聚乙烯阀门承受轴向力造成焊缝受损、阀门与密封圈之间存在摩擦力等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气密封技术,利用充气密封装置实现阀门两端的可靠密封,进而完成阀门密封性的准确检测。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充气密封装置,具体组成包括卡具、充气密封圈、气门嘴、气路、电磁换向阀、气源。密封圈上装有一个可进行充放气的气门嘴,该气门嘴经气路和电磁换向阀连接至气源。
上述的充气密封装置,所述充气密封圈采用天然橡胶材料制作,能够承受试验所需的压力,安装在卡具内壁的密封槽里。
上述的充气密封装置,所述装置的气源为空气压缩机。
上述的充气密封装置,所述装置的电磁换向阀为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密封装置采用充气密封的方式对阀门两端进行密封,有效的消除了两端轴向夹紧密封方式对阀门焊缝的破坏作用,以及传统密封圈密封方式阀门与密封圈之间的摩擦阻力。采用充气密封方式,两端卡具相对阀门运动时,卡具与阀门之间无接触,充气密封圈与阀门之间也无接触,不存在轴向力和摩擦阻力。
附图说明
图1为充气密封装置原理图,图中1卡具,2充气密封圈,3聚乙烯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将充气密封圈2置于聚乙烯阀门密封性检测设备的卡具1上(充气密封装置原理图只画出了阀门左侧结构,右侧与左侧对称,无其它不同之处。),当卡具1向聚乙烯阀门3移动时,充气密封圈2不充气,截面呈“凹”字形状态。此时,聚乙烯阀门3与卡具1、充气密封圈2均不接触。当卡具1移动到聚乙烯阀门3合适位置后停止移动,此时对充气密封圈2充气,当气压达到设定值时充气密封圈2呈“凸”字形,与聚乙烯阀门3的外壁抱紧密封。
在进行完密封性检测后需要将卡具1与聚乙烯阀门3分离,此时需先将充气密封圈2排气使其恢复“凹”字形状态,最后将卡具1移开。
关于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如何连接气门嘴和空压机均为公知技术,本实用新型只是利用此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实现充气密封圈的充排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未经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534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