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拉丝模具自动装卸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53678.X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727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卢学军;贾云海;王瑞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电加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1C3/18 | 分类号: | B21C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满靖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卸模 拉丝模具 气缸 装模 装卸工位 装卸平台 模具座 筒座 自动装卸机构 夹具 本实用新型 平台支座 运动平台 模具筒 滑道 推爪 固定底座 加工设备 人工操作 容置空间 直线滑移 自动装卸 法兰座 上下料 支撑架 导轨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拉丝模具自动装卸机构,包括平台支座,其上安装有装卸平台,卸模滑道通过支撑架与平台支座相固定,装卸平台上安装有装模气缸、卸模气缸,装模气缸上安装有装模夹具,卸模气缸上安装有卸模推爪,装卸平台上安装有筒座,筒座上面安装有法兰座,法兰座内插入模具筒,模具筒内最底下的一个拉丝模具掉出置于筒座形成的待装模具容置空间内,装模夹具、卸模推爪、卸模滑道与装卸工位相对,模具座通过固定底座固定安装于运动平台上,运动平台带动模具座在导轨上做直线滑移来实现模具座运动至装卸工位以及离开装卸工位的动作。本实用新型可实现拉丝模具的自动装卸功能,解决了目前拉丝模具加工设备上下料需要人工操作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丝模具自动装卸机构,属于模具装卸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由于国外对我国拉丝模具制造设备及工艺的技术封锁,使得到目前为止,我国拉丝模具加工设备仍大多停留在手工操作加工的水平上,拉丝模具的装卸及加工操作全部依靠人手来完成。
如今,我国出现了由申请人发明的一种拉丝模具自动超声整形加工机,其填补了国内拉丝模具自动加工设备的空白,该加工机可以实现自动磨针和自动超声加工,但是装卸拉丝模具的工作还是需要人工来操作。由此可见,设计出一种可以实现拉丝模具自动装卸的技术方案,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丝模具自动装卸机构,其可实现拉丝模具的自动装卸功能,解决了目前拉丝模具加工设备上下料需要人工操作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拉丝模具自动装卸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平台支座,平台支座上安装有装卸平台,卸模滑道通过支撑架与平台支座相固定,装卸平台上安装有装模气缸、卸模气缸,装模气缸的活塞杆上安装有装模夹具,卸模气缸的活塞杆上安装有卸模推爪,装卸平台上安装有具有圆形孔、形成待装模具容置空间的筒座,筒座上面安装有呈圆筒状的法兰座,法兰座内插入装满拉丝模具的模具筒后,模具筒内最底下的一个拉丝模具掉出置于待装模具容置空间内,装模夹具、卸模推爪、卸模滑道的输入口与装卸工位相对,待装模具容置空间位于装模夹具与装卸工位之间,模具座通过固定底座固定安装于运动平台上,运动平台带动模具座在导轨上做直线滑移来实现模具座运动至装卸工位以及离开装卸工位的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可实现拉丝模具的自动装卸功能,解决了目前拉丝模具加工设备上下料需要人工操作的问题,不仅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省了人工成本,而且大大提高了拉丝模具的生产加工效率,有助于拉丝模具加工设备自动化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图2是本实用新型拉丝模具自动装卸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拉丝模具自动装卸机构包括平台支座17,平台支座17上安装有装卸平台12,卸模滑道7通过支撑架8与平台支座17相固定,装卸平台12上安装有装模气缸9、卸模气缸1,装模气缸9的活塞杆上安装有装模夹具11,卸模气缸1的活塞杆上安装有卸模推爪2,装卸平台12上安装有具有圆形孔、形成待装模具容置空间的筒座16,筒座16上面安装有呈圆筒状的法兰座15,法兰座15内插入装满拉丝模具14的模具筒13后,模具筒13内最底下的一个拉丝模具14掉出置于待装模具容置空间内,装模夹具11、卸模推爪2、卸模滑道7的输入口与装卸工位相对,待装模具容置空间位于装模夹具11与装卸工位之间,模具座3通过固定底座4固定安装于运动平台5上,运动平台5带动模具座3在导轨6上做直线滑移来实现模具座3运动至装卸工位(如图1)以及离开装卸工位至其它工位的动作。
在实际设计中,呈圆柱状的模具筒13中装有若干,通常约二十个扁圆柱形的拉丝模具14。拉丝模具14为本领域的已有模具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电加工研究所,未经北京市电加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5367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拉拔机及其下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预热、挤压、冷却一体化的挤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