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玉米收获机割台用摘穗辊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59278.X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924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梁;刘相会;蒋观静;朱峰;张疼;张永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D45/02 | 分类号: | A01D45/02;A01D47/00 |
代理公司: | 潍坊博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44 | 代理人: | 赵玉峰 |
地址: | 262300 山东省日***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辊身 摘穗辊 玉米收获机割台 本实用新型 玉米秸秆 导禾杆 摘穗 抓取 外周表面 玉米割台 玉米果穗 轴向设置 籽粒损失 螺旋状 摘穗钩 收获 折断 打滑 辊头 拉引 外周 秸秆 堵塞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玉米收获机割台用摘穗辊,包括辊身,所述辊身前端安装有辊头,所述辊身外周侧设有螺旋状的导禾杆,位于所述辊身后部的所述导禾杆上分布有摘穗钩,所述辊身外周表面分布有辊身凹槽,各所述辊身凹槽沿所述辊身的轴向设置。本实用新型可大大提升摘穗辊对秸秆的抓取和拉引能力、减少玉米秸秆与摘穗辊之间的打滑、减少玉米秸秆折断、减少了堵塞现象、适应玉米割台快速收获作业、提高收获效率、降低摘穗时对玉米果穗的冲击、降低籽粒损失、提高摘穗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自走式玉米收获机的玉米收获机割台用摘穗辊。
背景技术
摘穗辊是自走式玉米收获机上用于玉米收获摘穗的重要部分,目前我国现有的玉米收获机割台摘穗辊的结构有多种,其摘穗功能也各不相同,但各自存在一定缺陷:1、在玉米成熟度偏低及玉米秸秆湿度较大的情况下收获时,摘穗辊对秸秆抓取和拉引能力下降,导致玉米秸秆与摘穗辊之间打滑、折断,出现堵塞现象,降低了收获效率;2、容易造成玉米秸秆被推倒,向后推送速度较慢;3、果穗与摘穗辊接触时间过长,造成摘穗辊对果穗进行反复冲击,引起籽粒损失;4、单轴承配合的摘穗辊工作时可靠性较差,容易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可大大提升摘穗辊对秸秆的抓取和拉引能力、减少玉米秸秆与摘穗辊之间的打滑、减少玉米秸秆折断、减少了堵塞现象、适应玉米割台快速收获作业、提高收获效率、降低摘穗时对玉米果穗的冲击、降低籽粒损失、提高摘穗能力的玉米收获机割台用摘穗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玉米收获机割台用摘穗辊,包括辊身,所述辊身前端安装有辊头,所述辊身外周侧设有螺旋状的导禾杆,所述辊身的后部分布有摘穗钩,所述辊身外周表面分布有辊身凹槽,各所述辊身凹槽沿所述辊身的轴向设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辊身后端外周侧分布有拉茎杆,各所述拉茎杆沿所述辊身的轴向设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辊身凹槽均匀分布在所述辊身外周表面上,且所述辊身凹槽平行于所述辊身的轴线。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摘穗钩分布在辊身后部处的所述导禾杆上。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辊身呈筒状,所述辊身前端通过连接轴头连接所述辊头,所述辊身后端的筒腔中套装有连接轴套。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轴头外周侧通过两并排的轴承转动套装有下支承轴座。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玉米收获机割台用摘穗辊,包括辊身,所述辊身前端安装有辊头,所述辊身外周侧设有螺旋状的导禾杆,位于所述辊身后部的所述导禾杆上分布有摘穗钩,所述辊身外周表面分布有辊身凹槽,各所述辊身凹槽沿所述辊身的轴向设置。通过辊身分布的多道辊身凹槽,大大提升了摘穗辊对秸秆的抓取和拉引能力,减少了玉米秸秆与摘穗辊之间的打滑,减少了玉米秸秆折断,减少了堵塞现象,提高收获效率;辊身外周侧设有螺旋状的导禾杆,由于导禾杆凸出于辊身外圆周面,所以通过导禾杆,可以将玉米秸秆快速地向后推送,适应玉米割台快速收获作业,提高收获效率;通过在导禾杆上均匀分布的多个摘穗钩,降低了摘穗时对玉米果穗的冲击,降低了籽粒损失,提高了摘穗能力;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我国现有的玉米收获机收获时玉米秸秆与摘穗辊打滑、折断后秸秆堵塞、玉米秸秆向后推送速度慢、摘穗辊对果穗反复冲击造成籽粒损失等问题。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B剖视图;
图4是图3中C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5927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