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半潜驳沉箱出运的座底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64139.6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608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于晓岩;李春保;叶建科;王小平;王俊锋;李小烜;胡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四航局港湾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3/00 | 分类号: | E02D2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刘菁菁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抛石基床 主梁 半潜驳 底梁 重件 码头 本实用新型 沉箱 辅梁 轨道设置 便利性 夯实 块石 埋深 岩面 地基 水深 水面 施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半潜驳沉箱出运的座底结构,包括抛石基床及若干座底梁,所述抛石基床设置在出运码头的重件上驳端,所述抛石基床采用块石夯实处理后设置在水面下方并连接所述出运码头;所述座底梁包括主梁和辅梁,所述座底梁均设置在所述抛石基床上并与所述出运码头连接,所述主梁对应所述出运码头上设置的重件出运轨道设置,所述辅梁对应设置在所述主梁两侧及所述主梁之间。本实用新型能适用于水深及地基岩面埋深较浅的情况,并且半潜驳出运大型重件时,能使出运施工更具安全性及便利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码头构件安全上驳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用于半潜驳沉箱出运的座底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码头深水泊位及沉箱大型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目前,大型预制构件上驳施工工艺主要采用半潜驳悬浮,整个构件的上驳过程必须在水深条件好的情况下完成,而且在构件移运上驳过程中,风、水流、波浪等自然条件对半潜驳船的影响很大。
针对上述问题,在水深及地基岩面埋深较浅的情况下,研究如何实现大型构件安全上驳是十分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半潜驳沉箱出运的座底结构,能适用于水深及地基岩面埋深较浅的情况,并且半潜驳出运大型重件时,能使出运施工更具安全性及便利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半潜驳沉箱出运的座底结构,包括:
抛石基床,所述抛石基床紧贴出运码头的重件上驳端设置,所述抛石基床设置在水面下方采用块石夯实处理并连接所述出运码头;
若干座底梁,包括主梁和辅梁,所述座底梁均设置在所述抛石基床上并与所述出运码头连接,所述主梁对应所述出运码头上的重件出运轨道设置,所述主梁设置在两条所述辅梁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座底梁的顶高程根据乘潮水位、半潜驳型深、半潜驳船满载吃水深度及富余水深确定。
进一步地,所述座底梁与所述抛石基床间铺设有二片石。
进一步地,所述座底梁采用分节预制及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座底梁采用钢筋混凝土制作。
进一步地,所述出运码头的重件上驳端设置有半潜驳搭接平台。
进一步地,所述出运码头的重件上驳端两侧均设有系船墩。
进一步地,所述抛石基床采用10-100kg块石。
进一步地,所述出运码头上设置的重件出运轨道有四道,所述主梁设置有四条,所述辅梁设置有三条;所述两辅梁之间设有两条所述主梁。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提供了一种座底结构,使得半潜驳船能在水深及岩面埋深较浅的情况下完成安全、便捷的上驳操作;
2、设置有抛石基床及配套所述抛石基床的座底梁,使得半潜驳船在水深及岩面埋深较浅的情况下能得到足够的支承力,避免风、水流、波浪等自然条件发生变化时对重件上驳带来的影响,大大提高了半潜驳船在水深较浅情况下上驳操作的稳定性;
3、设置有半潜驳船搭接平台,提高重件上驳操作的便捷程度,使得上驳更为高效;同时,座底梁采用分节预制,利于对用料的控制从而避免了材料浪费、缩短工期,并且还可吊起为其它项目作备用,提高了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四航局港湾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四航局港湾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641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囊式堵漏装置
- 下一篇:一种沉箱分段预制模板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