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输入放大器及包括该放大器的双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67853.0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538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陶冬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菲达旭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F3/45 | 分类号: | H03F3/45 |
代理公司: | 苏州华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2 | 代理人: | 黄丽莉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输入放大器 双控制电路 放大器 差分放大电路 本实用新型 反向输入端 转换器 放大器结构 负反馈模块 同向输入端 差分放大 电路结构 控制电压 传统的 输出端 并联 量产 同向 加权 改进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多输入放大器及包括该放大器的双控制电路,多输入放大器包括:用于实现差分放大的差分放大电路,在差分放大电路的同向输入端设有与差分MOS晶体管并联的一个MOS晶体管。双控制电路包括:多输入放大器,多输入放大器同向输入端的两个端口分别与控制电压V_ct11和V_ct12连接,其输出端与反向输入端连接,或者经过其他负反馈模块后与反向输入端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在传统的放大器结构上进行改进,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其公开的双控制电路不需要Gm转换器,省去了加权的过程,电路结构更简单,更易控制,成本更低,性能更佳,在大规模量产时一致性更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集成电路反馈控制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多输入放大器及包括该放大器的双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传统的双控制电路,如图1所示,需要采用V-I变换器将控制电压V_ct11转换成控制电流I_ct11,然后与另一路控制电流I_ct12加权,再通过I-V变换器来控制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然而,当V-I变换器通常采用Gm转换器,Gm转换器如图2所示,I_ct11=V_ct11*Gm1,Gm1为Gm转换器的参数,Gm1=1/R1。
而当进行多输入控制时,由于经过了V-I变换器的转换以及随后的控制电流I_ct11与I_ct12之间的加权,其大规模量产精度值大大降低。且整体的电路结构复杂,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多输入放大器及包括该放大器的双控制电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输入放大器包括:用于实现差分放大的差分放大电路,在差分放大电路的同向输入端设有与差分MOS晶体管并联的一个MOS晶体管。
本实用新型采用在传统的放大器结构上进行改进,结构简单,成本低。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做如下改进:
作为优选的方案,对于差分放大电路的反向输入端为通过NMOS晶体管输入时,在差分放大电路的同向输入端设有与差分NMOS晶体管并联的一个NMOS晶体管。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性能更稳定。
作为优选的方案,差分放大电路包括:PMOS晶体管MP101、PMOS晶体管MP102、PMOS晶体管MP103、NMOS晶体管MN101、NMOS晶体管MN102、NMOS晶体管MN103、NMOS晶体管MN104、NMOS晶体管MN105以及NMOS晶体管MN106;
MP101和MP102镜像连接;
MN101、MN102和MN103镜像连接。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结构简单,性能稳定。
作为优选的方案,MP101的源极分别与恒流源I、MP102的源极和MP103的源极连接,其栅极分别与MP102的栅极、MP101的漏极和MN104的漏极连接,且其漏极还与MN104的漏极连接;
MP102的源极分别与恒流源I、MP101的源极和MP103的源极连接,其栅极分别与MP101的栅极、MP101的漏极和MN104的漏极连接,且其漏极分别与MP103的栅极、MN105的漏极以及MN106的漏极连接;
MP103的源极分别与恒流源I、MP101的源极和MP102的源极连接,其栅极分别与MN105的漏极、MN106的漏极以及MP102的漏极连接,且其漏极与MN103的漏极连接;
MN101的源极分别与MN102的源极和MN103的源极连接,其栅极分别与MN101的漏极、MN102的栅极、MN103的栅极以及恒流源I连接,且其漏极分别与恒流源I和MN101的栅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菲达旭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菲达旭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678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