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载装置安装架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69734.9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587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娄珊珊;邬晶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铃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5/24 | 分类号: | B60R25/24;B62D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何世磊 |
地址: | 330200 江西省南昌市***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装置 安装架 固定板 连接板 控制器 无钥匙 本实用新型 固定板连接 竖直安装 抵靠部 前地板 车身 汽车仪表盘 固定汽车 汽车车身 一端连接 固定孔 连接孔 形连接 管梁 汽车 占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装置安装架,用于固定汽车的无钥匙进入控制器,车载装置安装架包括固定板和与所述固定板连接的多个连接板,固定板的中部设有多个固定孔,每一个连接板的末端均设有一个连接孔,连接板包括与固定板连接的连接部和与汽车车身连接的抵靠部,连接部设所述抵靠部呈“L”形连接。上述车载装置安装架,安装时,先将无钥匙进入控制器固定在固定板上,然后将固定板的一端的连接板与竖直安装梁连接,将固定板的另一端连接在车身前地板上,使无钥匙进入控制器固定于竖直安装梁和所述车身前地板之间的空间,不占用安用于装汽车仪表盘的管梁上的空间。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上述车载装置安装架的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安装无钥匙进入控制器的车载装置安装架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朝着智能化不断优化,现有的汽车,为了便于用户启动和停止汽车,一般都设有无钥匙进入系统,以使用户无需插拔钥匙便可开启或停止汽车,极大的提高了用户体验。
现有的无钥匙进入系统,都包括无钥匙进入控制器,当用户自身携带有钥匙时,无需插拔钥匙,只需触发无钥匙进入控制器即可开启汽车,现有的无钥匙进入控制器,通过自身外壳设置的固定结构固定在用于安装仪表台内的管梁上,由于越来越多车型受造型及空间约束、电器性能、装配便捷性等要求,布置在汽车仪表台内管梁上已无法满足无钥匙进入控制器在空间、性能、装配上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装置安装架,以解决汽车仪表台内管梁上无法满足无钥匙进入控制器在空间上的要求的问题。
一种车载装置安装架,用于固定汽车的无钥匙进入控制器,所述车载装置安装架包括固定板和与所述固定板连接的多个连接板,所述固定板的中部设有多个固定孔,每一个所述连接板的末端均设有一个连接孔,所述连接板包括与所述固定板连接的连接部和与汽车车身连接的抵靠部,所述连接部设所述抵靠部呈“L”形连接,安装时,所述无钥匙进入控制器通过所述固定孔与所述固定板连接,至少一个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汽车的车身前地板,至少一个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汽车仪表盘的竖直安装梁,所述无钥匙进入控制器的倾斜角度与仪表盘的倾斜角度一致。
上述车载装置安装架,安装时,先将无钥匙进入控制器固定在固定板上,无钥匙进入控制器的壳体上可以预先设置连接孔,只需在所述固定板相应的位置设置固定孔,然后通过紧固螺钉连接即可,再然后将固定板的一端的连接板与竖直安装梁连接,将固定板的另一端连接在车身前地板上,使无钥匙进入控制器的本体位于竖直安装梁和所述车身前地板之间的空间,不占用安装汽车仪表盘的竖直安装梁上的空间,使无钥匙控制器有足够的安装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抵靠部的连接处均设有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束线板,每个所述束线板上设均有束线孔。
进一步地,所述车载装置安装架还包括一个延伸板,所述延伸板一端与所述竖直安装梁连接,其自由末端朝向所述连接板延伸,且所述延伸板的末端的形状与所述抵靠部的形状相匹配,相应的,所述延伸部的末端设有与所述连接孔连接的装配孔。
进一步地,所述延伸部的末端还设有一个定位槽,所述装配孔设于所述定位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的中部设有一个定位凸块,相应的,所述无钥匙进入控制器与所述定位凸块对应的位置设有一个定位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无钥匙进入控制器与所述车载装置安装架的连接方式包括螺纹连接和卡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车身前地板与所述连接部对应的位置设有一个连接柱。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车身前地板和与所述车身前地板连接的竖直安装梁,所述汽车还包括一无钥匙进入控制器,所述无钥匙进入控制器通过上述的车载装置安装架安装于所述车身前地板和所述竖直安装梁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铃控股有限公司,未经江铃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697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