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温感变色多功能随身灸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73558.6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703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凌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睿骋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姜海荣 |
地址: | 201900 上海市宝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剥离膜层 透气层 感温 本实用新型 复合材料层 温感 变色 粘贴 三层复合结构 不透气薄膜 便于携带 表面颜色 防护胶圈 化学发热 生产效率 物料填充 形状适配 有效物质 中空结构 中心区域 感温层 下表面 粘贴层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温感变色多功能随身灸,包括:感温透气层;感温透气层包括感温层和透气层,感温透气层可随温度变化进行表面颜色的改变;复合材料层;复合材料层为不透气薄膜层、粘贴层、剥离膜层依次粘贴形成的三层复合结构;化学发热物料填充于中空结构内;防护胶圈与剥离膜层的形状适配,且其边缘固定连接于剥离膜层的边缘;有效物质层粘贴于剥离膜层的下表面的中心区域。本实用新型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生产效率高、便于携带的有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健产品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温感变色多功能随身灸。
背景技术
灸法可分为两种,第一个是传统灸法,第二个是现代灸法,不论是传统灸法还是现代灸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不足之处。传统灸法有效,但是使用的是艾条或是类似艾条的天然草本制品可燃物,点燃后进行施灸,使用时有烟有火易落灰(不安全),操作不方便(需要医生或专业人员操作),特别是不能同时多个部位施灸,尤其是施灸时,被施灸人需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稍有不慎还会烧伤或烫伤被施灸人员。
现代灸法现发展有根据电热原理设计的各种灸疗器具,同时也有根据化学放热原理设计的热敷灸贴。
专利号CN201610727389.9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无烟电子艾灸仪,虽然解决了温度控制的问题,也无需指定的专业人员操作,但是由于是电热原理设计的产品,一定需要电源使用,所以不可避免的会有电线连接及移动不便的问题。
专利号CN2011120079616.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热敷贴,虽然解决了随身携带的问题,但是由于产品体积相对较大,厚重,使用时异物感较强,另外灸贴的发热面积相对较大,其设计制作方案和传统经典的中医穴位灸疗理论有很大的差距,传统灸疗施灸使用的灸柱直径正常只有30mm左右。在专利号申请号: CN 203001418U非燃烧穴位灸,虽然灸体小型化了,也便于携带,但是采用的是模塑壳体(壳材为PP、PET、或PVC塑料材质),生产时需要机械针刺打孔或激光打孔形成透气孔,由于模塑壳体比较硬使得灸体不易弯曲,使用时经常出现粘不牢脱落的问题,另外打出的孔同时会出现漏料(黑色粉末)现象,除此之外由于机械打孔或激光打孔导致灸发热温度无法恒定,需要增加不透气材料贴在打孔面(温制贴)来控制温度和防止黑色粉末漏出,所以会增加相应的成本。因此,提供一种成本低廉、安全有效、方便携带的随身灸成为本领域人员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温感变色多功能随身灸,包括:
感温透气层;所述感温透气层包括感温层和透气层,所述感温层可随温度变化进行表面颜色的改变;所述透气层为微多孔透气膜;所述感温层与所述透气层紧密贴合且所述感温层位于所述透气层外部
复合材料层;所述复合材料层为不透气薄膜层、粘贴层、剥离膜层依次粘贴形成的三层复合结构;所述不透气薄膜层与所述感温透气层的边缘固定连接形成中空结构;
化学发热物料;所述化学发热物料填充于所述中空结构内;
防护胶圈;所述防护胶圈与所述剥离膜层的形状适配,且其边缘固定连接于所述剥离膜层的边缘;
有效物质层;所述有效物质层粘贴于所述剥离膜层的下表面的中心区域。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感温透气层可随着温度变化进行颜色变化,当温度上升到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温度时,其表面会变化出警示的色彩以引起使用者的注意;有效物质可以直接作用于人体皮肤,吸收好;采用了防护胶圈,大大方便了使用者选用成本低、易得到的原料,降低了使用者的成本;所述透气层为微多孔透气膜,减小了机械打孔的成本,又有效避免了温度不稳定,打孔漏料的问题,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优选的,所述感温层由无纺布以及涂刷在无纺布上的温感材料制成。除随温度升高变化出高温警示色彩外,同时也可以多种色彩搭配变化出想要的理想图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睿骋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睿骋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735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