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直流低压超高温蒸汽过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77261.7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116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陈卫荣;王雁峰;沈小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四方无锡锅炉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G1/16 | 分类号: | F22G1/16;F22G3/00;F22G5/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3 | 代理人: | 曹成俊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蒸汽过热装置 热效率 气流通道 蒸汽管道 直流低压 超高温 燃烧器 热源 加热蒸汽管道 壳体内部空间 本实用新型 燃料消耗量 并排设置 辐射对流 干化处理 含油污泥 壳体内部 壳体一端 受热蒸汽 受热 回流式 燃烧热 热辐射 壳体 蒸汽 喷射 辐射 分割 流通 石油 | ||
一种直流低压超高温蒸汽过热装置,其包括燃烧器、壳体和蒸汽管道,所述的蒸汽管道并排设置在壳体内部并将壳体内部空间分割成回流式气流通道,所述的燃烧器设置在壳体一端,用于向气流通道内喷射燃烧热气流,以热辐射的方式加热蒸汽管道内流通的蒸汽。本实用新型的装置通过创新设计,使受热蒸汽管道处于上、下360°全辐射对流热源下受热辐射,大大提高了热效率,能提供石油业内快速干化处理含油污泥所需要的稳定热源,同时体积较小,热效率高,燃料消耗量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装置领域,尤其是一种快速干化处理含油污泥的直流低压超高温蒸汽过热装置。
背景技术
油田和炼油厂的污水处理系统以及原油生产储运系统会产生大量的含油污泥,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含油污泥总量达500余万吨。随着大多数油田进入中后期开采阶段,采出油中含水率越来越高,含油污泥量还会继续增加。对此,人们对含油污泥的处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至今没有一种成熟有效的处理方法。污泥热力干化处理是最常用的处理方法,一般污泥干化设备采用的是以燃煤热风炉产生的热风作为烘干热源,采用对流式、半辐射的方式对污泥进行烘干,炉内管道可承受温度较低,因此炉内烟温一般低于1000℃,烘干效率低,成本也比较高,体积庞大,结构相对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提供含油污泥固化处理所需要的稳定低压高温蒸汽热源的高效直流低压超高温蒸汽过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直流低压超高温蒸汽过热装置,其包括燃烧器、壳体和蒸汽管道,所述的蒸汽管道并排设置在壳体内部并将壳体内部空间分割成回流式气流通道,所述的燃烧器设置在壳体一端,用于向气流通道内喷射燃烧热气流,以热辐射的方式加热蒸汽管道内流通的蒸汽。
进一步地,所述的蒸汽管道以缠绕式并排设置在壳体内部,形成相隔的内盘管和外盘管。
进一步地,所述的蒸汽管道在外盘管处外接蒸汽入口,并以缠绕式形成外盘管,然后向内弯曲以缠绕式形成内盘管,在内盘管的端部外接蒸汽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的蒸汽入口和蒸汽出口设置在壳体的外部并位于壳体外部同一端部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的内盘管内部为第一气流通道,内盘管和外盘管之间为第二气流通道,外盘管和壳体之间相隔并形成第三气流通道,第一气流通道端部设置有通向第二气流通道的回流部,第二气流通道端部设置有通向第三气流通道的回流部,第一气流通道、第二气流通道和第三气流通道形成回流式气流通道,第三气流通道末端设置有烟气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气流通道、第二气流通道和第三气流通道为水平气流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的燃烧器以天然气为燃料,用于向第一气流通道内喷射火焰形成燃烧热气流与内盘管蒸汽管道进行辐射换热,然后热气流在第一气流通道末端回流部向外转弯180°进入第二气流通道并在第二气流通道内与内、外盘管蒸汽管道进行辐射换热,然后气流在第二气流通道末端回流部向外转弯180°进入第三气流通道并在第三气流通道内与外盘管蒸汽管道进行辐射换热,最后热气流在壳体一端顶部的烟气出口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的燃烧器连接壳体的设置有蒸汽出、入口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的内盘管内径大于燃烧器喷射火焰的外径,内盘管的长度大于燃烧器喷射火焰的长度,保证燃烧器的火焰不与受热蒸汽管道接触,防止积碳,做到天然气的完全燃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的优点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通过创新设计,使受热蒸汽管道处于上、下360°全辐射对流热源下受热辐射,大大提高了热效率,能提供石油业内快速干化处理含油污泥所需要的稳定热源,同时体积较小,热效率高,燃料消耗量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四方无锡锅炉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四方无锡锅炉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772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炭黑余热锅炉蒸汽回收利用装置
- 下一篇:生物质燃烧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