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非织造吸油材料木棉夹心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77547.5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842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本德萍;陈凯康;王彩英;李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32B9/02 | 分类号: | B32B9/02;B32B9/04;B32B27/32;B32B27/02;B32B27/12;B32B7/12;B32B5/06;C02F1/28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胡燕恒 |
地址: | 710048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木棉 夹心结构 吸油材料 夹心层 本实用新型 储油层 可降解性 防渗层 可重复 使用性 吸油层 油性 吸油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非织造吸油材料木棉夹心结构,由木棉夹心层和位于木棉夹心层一侧的防渗层组成,木棉夹心层由储油层和位于储油层两侧的吸油层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非织造吸油材料木棉夹心结构具有较高吸油倍数的同时具有很好的持油性,且具有可重复使用性及一定的可降解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吸附材料结构领域,涉及一种非织造吸油材料木棉夹心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海上石油泄露事件频繁发生,石油污染的危害不容小觑,目前如何有效处理溢油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处理石油污染的方法分为化学法和物理法。其中化学方法通过使用分散剂和直接燃烧来处理,这种方法虽然简单、处理速度快,但会产生大量的化学残留物。相比而言,物理回收借助吸油材料或分离器对海上溢油进行吸附和贮存,不仅可以有效清理污染,同时吸油后物质也容易回收,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溢油处理方法。
聚丙烯纺粘非织造材料和聚丙烯熔喷非织造材料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化学合成吸油材料,它们均具有疏水亲油性、吸油后可悬浮在水面上,因此广泛应用于水面浮油的回收。但目前使用的大多数吸油材料结构单一,持油率低,在使用过程中受外力挤压时易漏油造成二次污染,加之此类材料降解性差,在其使用后增加了环境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织造吸油材料木棉夹心结构,解决了现有吸油材料结构的持有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非织造吸油材料木棉夹心结构,由木棉夹心层和位于木棉夹心层一侧的防渗层组成,木棉夹心层由储油层和位于储油层两侧的吸油层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吸油层为细旦聚丙烯针刺非织造布层。
储油层为木棉纤维网层。
防渗层为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层。
吸油层的克重为140g/m2,针刺密度为40刺/cm2,储油层的克重为100g/m2,防渗层的克重为40g/m2。
吸油层和储油层的复合加固针刺密度为50~75刺/cm2或115~150 刺/cm2。
木棉夹心结构非织造吸油材料的吸油倍数为16.04~19.05g/g,持油率为92.60~96.81%,吸水率为2.51~9.83%。
本实用新型一种非织造吸油材料木棉夹心结构的有益效果是:
一种非织造吸油材料木棉夹心结构具有较高吸油倍数的同时具有很好的持油性,且具有可重复使用性及一定的可降解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非织造吸油材料木棉夹心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吸油层,2.储油层,3.防渗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非织造吸油材料木棉夹心结构,由木棉夹心层4和位于木棉夹心层一侧的防渗层3组成,木棉夹心层4 由储油层2和位于储油层2两侧的吸油层1组成。
实施例1
吸油层1与储油层2通过针刺加固复合在一起,木棉夹心层4与防渗层3通过喷洒5%的聚乙烯醇溶液进行均匀点粘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工程大学,未经西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775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菌皮革服装面料
- 下一篇:一种易于清洁的皮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