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干粉气力混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79908.X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823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陈清祥;吴小炼;邹承华;张吓帆;卢添福;陈桂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磐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13/10 | 分类号: | B01F13/10;B01F7/16;B01F15/00;B01F15/06;B01F15/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创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32 | 代理人: | 尤怀成 |
地址: | 361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力输送单元 无尘投料站 送料管 桨叶 料管 分送 本实用新型 混合装置 加热夹层 搅拌单元 灭菌单元 罐内壁 混合罐 搅拌桨 投料管 干粉 气力 第一进料口 混合步骤 夹层出口 夹层进口 搅拌主轴 介质管道 均匀设置 连接装置 树状结构 加料 出料口 搅拌杆 粉体 伸入 粘接 匹配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干粉气力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罐、搅拌单元、无尘投料站、投料管、气力输送单元、灭菌单元、主送料管和分送料管;搅拌单元包括搅拌桨,搅拌桨具有树状结构,包括搅拌主轴、搅拌杆和桨叶;其中,桨叶与所述混合罐内壁的接触面的形状与混合罐内壁相匹配;无尘投料站通过投料管与气力输送单元第一进料口连接,气力输送单元出料口连接主送料管,主送料管连接分送料管,分送料管伸入混合罐内部,灭菌单元包括加热夹层、进出介质管道,加热夹层均匀设置,设有夹层进口和夹层出口。本实用新型通过无尘投料站及其连接装置可实现任一混合步骤加料,且通过桨叶的设置可防止加工过程中的粉体粘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体物料混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粉气力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化工、医药、食品加工等行业涉及粉体物料混合、输送的生产过程。传统的机械混合方式多为人工添加粉体材料,既耗费人力,也大大降低了设备的工作效率。同时,由于干粉混合加工的特点,干粉在加工过程中容易粘接在装置内壁,容易导致干粉混合比例不均、成品质量差的问题。而现有装置的对此多以设置检修孔的方式,通过人工清理,既耗时又费力,且效果不佳,进而导致生产效率的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粉气力混合装置,能够克服现有装置上料效率低、且内部容易粘接干粉的缺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干粉气力混合装置,包括一个以上的混合罐、一个以上的搅拌单元、无尘投料站、投料管、气力输送单元、一个以上的灭菌单元、主送料管和分送料管,所述搅拌单元包括搅拌桨,所述搅拌桨具有树状结构,包括搅拌主轴、搅拌杆和桨叶;所述搅拌主轴与所述混合罐的中心轴线平行,所述搅拌杆垂直设置在所述搅拌主轴上,所述桨叶设置在所述搅拌杆的端部,且所述桨叶与所述混合罐内壁的接触面的形状与混合罐内壁相匹配;所述无尘投料站通过所述投料管与所述气力输送单元第一进料口连接,所述气力输送单元出料口连接主送料管,所述主送料管连接所述分送料管;所述分送料管伸入所述混合罐内部,所述混合罐底部设有出粉管,所述出粉管分别连接循环管和成品管,所述循环管连接所述气力输送单元第二进料口,所述成品管用于收集成品干粉;所述灭菌单元包括加热夹层、进介质管道和出介质管道;加热夹层均匀设置在所述混合罐外侧、所述加热夹层设有夹层进口和夹层出口,所述进介质管与夹层进口连接,所述出介质管道与所述夹层出口连接。
可知,将搅拌单元中搅拌桨设置成树状结构,将搅拌主轴设置成与混合罐的中心轴线平行。然后,通过搅拌杆垂直设置在搅拌主轴上,桨叶连接搅拌杆,且桨叶形状设置成与混合罐内壁形状一致,让桨叶在运行过程中贴近混合罐的内壁,可以在桨叶转动的过程中将粘接在内壁上的干粉刮落,可有效防止粉体材料粘接。同时,通过设置无尘投料站,主送料管、分送料管、气力输送单元对多个混合罐进行自动化同时上料,可大大提升装置的工作效率;另外设置循环混合线,使得物料可以充分混合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罐数量、所述搅拌单元数量与所述灭菌单元数量一致。
可知,搅拌单元的作用是将混合罐内的粉体材料进行搅拌,灭菌单元的作用是对混合罐内的粉体材料进行灭菌处理。三者是相互配合的关系,因此三者数量是一致的。
进一步地,所述出粉管底部设有混合罐检修口。
可知,通过出粉管底部检修口可在装置出现异常时进行故障的排查和相应的修理。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单元还包括驱动器,所述驱动器为蜗轮蜗杆减速机。
进一步地,所述投料管上安装有投料总阀,分送料管与主送料管之间通过分流阀连接所述循环管上安装有循环管阀,所述成品管上安装有成品管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磐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磐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799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