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低频可闻声波的中医脉诊仪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80031.6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745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宋鲁成;宋欣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鲁成 |
主分类号: | A61B5/02 | 分类号: | A61B5/02;A61B5/00;G16H50/3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董雪 |
地址: | 250001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闻声波 声波 提取装置 本实用新型 中医脉诊仪 施压装置 脉学 微观 人体桡动脉 病变类型 决策依据 人体器官 中医诊脉 准确检测 拾音器 微音器 计算机 准确率 分析 采集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基于低频可闻声波的中医脉诊仪,包括:声波提取装置、施压装置以及计算机;所述声波提取装置与施压装置和计算机分别连接;所述声波提取装置包括:用于采集人体桡动脉处寸关尺三个位置的可闻声波信息的拾音器或者微音器。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能够较准确检测出微观脉学中的可闻声波型涩搏,通过对此涩搏进行分析,能够较准确分析出不同的涩搏的可闻声波波形所对应的人体器官的病变类型,极大地提高了微观脉学的诊脉准确率,为中医诊脉提供了决策依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中医诊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低频可闻声波的中医脉诊仪。
背景技术
传统脉学又称为宏观脉学:主要来自于晋代王叔和的24脉和明代李时珍27脉,诊脉时用医生的三指按在病人的寸关尺三部,在诊脉的深浅上分为浮中沉三层;通过指端感受到的压力反馈对身体的健康状况进行判断。但是传统脉学主要用于判断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仅能够宏观反映病变的发生区域,不适合诊断现代医学的具体器官的疾病。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需要,诞生了能够精细诊断现代医学疾病的微观脉学。
微观脉学中的最具有诊断价值的脉搏特征是过去宏观脉学笼统的认为是气滞血瘀和伤精血少的涩脉,但宏观脉学的涩脉呈现在寸关尺哪个分部、哪个层次和时间点均没有准确的寸关尺分部、深浅层的定位和定时间点,故无法起到精准定位脏腑器官疾病的作用。而微观脉学则发现涩搏(与传统宏观脉学的无法定位寸关尺哪个分部、深浅层和定时间点的涩脉有明显区别)可以出现在脉搏寸关尺的不同分部、不同深浅的分层和脉搏上升段和下降段的某个时间点,由于能准确地定寸关尺分部、定深浅层和定时间点,所以可以比较准确判断出相应的脏腑器官组织的疾病。微观脉学的涩搏主要反映了不同脏腑器官组织的各种急慢性炎症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等疾病的特征,不同脏器病变导致的涩搏可以在特定的脉搏分层、寸关尺分部以及脉搏搏动的上升段或下降段出现;如肝炎患者可以在桡动脉深层面的关部和脉动下降段触摸到涩搏,各种肾炎可以在桡动脉深层面的尺部和脉动下降段触摸到涩搏,胃炎则可以在桡动脉中层面的关部和脉动下降段触摸到涩搏。
实用新型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通过经常触摸桡动脉的寸关尺不同分部和不同深浅层次中的病理性特征涩搏,发现涩搏在手指下的感觉与发声的喉结的振动频率极为接近,故认为涩搏产生的主要物理特征可能是不同频率的声波。
研究发现,人体内90%以上的动脉中的血流是层流状态,层流中心血流速度快密度高,靠近血管壁处的层流由于与管壁的摩擦力较大故流速慢密度低。
人体心脏收缩时,血液撞击到发生病变的器官的血管壁会产生不同频率的声波信号;不同层次的层流由于密度的不同对于不同的频率的声波的传导有增强和衰减的可能。
因此,检测桡动脉不同层流密度中的振动声波(可闻声波)可以达到对部分西医疾病进行较精细化判断的目的,对于微观脉学的研究和初步诊断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检索发现:
在中医脉诊检测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基于压阻传感器的脉象检测系统,主要通过压力传感器测得人体脉搏信号,脉搏信号经过放大滤波等信号处理后得到人体脉象图。常见的压力传感器有金属应变式、半导体应变片式和光纤光栅脉诊传感器;上述传感器均属于直接接触式压力传感器,都能够实现传统中医的分层诊脉;但是,通过检测脉搏的压力的方法对于脉搏反映的宏观的血流动力具有较大的价值,适合于传统脉学,但无法检测出微观脉学中的涩搏,故无法用于检测现代医学的具体器官的疾病。
现有技术公开了采集次声波信息,从而得到一定的脉象信息的技术方案,利用驻极体传声器进行次声波的采集;但是由于采用的是非接触式的耦合腔,故不能够实现分层采集;因此在驻极体传声器的后端还需要设置压力传感器,来得到不同压力下的脉象信号;并且,实验证明次声波在密度不同的静态液体和流动的血液中的传导很差,造成信息损失较多,故无法通过检测次声准确提取到涩搏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鲁成,未经宋鲁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800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医脉象数据采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家用式老人睡眠监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