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2.4GHz无线鼠标键盘接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86730.1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445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程允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G06F3/038;H04B1/0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键盘接收器 无线鼠标 电子通讯技术 本实用新型 抗干扰能力 传输距离 结合应用 枚举过程 无线通讯 传输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通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2.4GHz无线鼠标键盘接收器。包括USB接口、HT82K95E和nRF24L01,通过以HT82K95E为核心,再通过nRF24L01进行无线通讯从而完成HID设备的枚举过程,将HT82K95E和nRF24L01进行结合应用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无线鼠标键盘接收器传输速度慢、传输距离短、抗干扰能力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通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2.4GHz无线鼠标键盘接收器。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近距离无线通信领域出现了蓝牙、RFID、WIFI等技术。
nRF24L01由NORDIC生产的工作在2.4GHz-2.5GHz的ISM频段的单片无线收发器芯片,输出功率频道选择和协议的设置可以通过SPI接口进行设置。几乎可以连接到各种单片机芯片,并完成无线数据传送工作。极低的电流消耗:当工作在发射模式下发射功率为0dBm时电流消耗为11.3mA,接收模式时为12.3mA,掉电模式和待机模式下电流消耗更低。
现有技术中的鼠标大多采用RF无线传输,而基于RF进行无线通讯的无线鼠标接收器传输速度慢、传输距离也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2.4GHz无线鼠标键盘接收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无线鼠标键盘接收器传输速度慢、传输距离短、抗干扰能力差的技术问题。
下面所述nRF24L01可在市场上直接购买获得,如成都泽耀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nRF24L01无线收发模块;所述HT82K95E选用HOLTEK公司生产的8位USB多媒体键盘编码器HT82K95E。
所述2.4GHz无线鼠标键盘接收器主要实现鼠标、键盘等HID类设备在PC机上的枚举识别过程和接收无线鼠标或键盘发送的数据,并将接收到的数据通过USB接口传送给PC机,实现鼠标键盘的无线控制功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具体技术方案是,所述2.4GHz无线鼠标键盘接收器,包括USB接口、HT82K95E和nRF24L01;所述HT82K95E的I/O口模拟SPI总线与nRF24L01的SPI接口连接。采用nRF24L01无线通信协议中的Enhanced ShockBurst收发模式,数据低速输入,但高速发射,从而实现了鼠标键盘复合设备与主机间的无线通信;通过以HT82K95E为核心,再通过与nRF24L01的结合,通过nRF24L01进行无线通讯从而完成HID设备的枚举过程。通过对接收器进行测试,该无线鼠标键盘接收器能够有效传输距离可达10m。
进一步的,所述nRF24L01的PCB为双面板,底层不放置元件,在PCB的底层和顶层空余位置都覆盖铜,并通过过孔与底层的地相连。
有益效果,通过HT82K95E和nRF24L01的结合设计使用使无线鼠标键盘接收器有效传输距离更远,功耗更低;尤其是HT82K95E的使用可以使整个无线鼠标键盘接收器抗干扰性能更强,通过对nRF24L01中的PCB板的结构改进,从而使整个nRF24L01抗电磁干扰能力更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这些附图所直接得到的技术方案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未经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867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计算机键盘装置
- 下一篇:多装置切换系统与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