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工湿地资源恢复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88441.5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113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正勇;陈玮珺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山川园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12M1/1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滇池路4公里杨家社***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湿地 低位水池 本实用新型 资源恢复 沼气池 网状输送带 排水管 高位水箱 连接通道 蓝藻 伸入 连通 水渠 排水管出口 并排设置 生态结构 湿地生态 再利用 湿地 回收 平衡 治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湿地治理技术领域。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稳定湿地生态结构的人工湿地资源恢复利用系统。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人工湿地资源恢复利用系统,包括人工湿地,人工湿地内设置若干水渠,人工湿地的一侧设置高位水箱,人工湿地远离高位水箱的一侧并排设置低位水池和沼气池。水渠通过排水管与低位水池一侧的上部连通。低位水池远离排水管一侧的中部通过连接通道与沼气池连通,连接通道内设置网状输送带,网状输送带的一端伸入低位水池内且位于排水管出口端的下方,另一端伸入沼气池内。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的对人工湿地中的蓝藻进行利用,平衡了人工湿地的生态结构,并对蓝藻进行回收再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湿地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工湿地资源恢复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蓝藻是一种水生生物,是鲢、鳙的食物,是人工湿地生态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人工湿地遭到有机污染时,氮、磷含量超标呈重富营养化状态下,再遇上适宜的温度等条件,蓝藻就可能暴发疯长。暴发时,伴随着水中的溶解氧被蓝藻大量消耗,鱼类等其他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因此,只有合理有效的利用蓝藻,才能既满足人工湿地的食物链需求,促进人工湿地的快速恢复,又能避免蓝藻爆发造成的危害。然而,现有技术中缺乏有效的手段对人工湿地中的蓝藻进行治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稳定湿地生态结构的人工湿地资源恢复利用系统。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人工湿地资源恢复利用系统,包括人工湿地,所述人工湿地内设置若干相互连通的纵横交错的水渠,人工湿地的一侧设置高位水箱,人工湿地远离高位水箱的一侧并排设置低位水池和沼气池;所述高位水箱的出水口通过补水管道与水渠连通,且出水口处设置第一阀门;所述水渠通过排水管与低位水池一侧的上部连通,所述排水管上设置第二阀门;所述低位水池远离排水管一侧的中部通过连接通道与沼气池连通,所述连接通道内设置网状输送带,所述网状输送带的一端伸入低位水池内且位于排水管出口端的下方,另一端伸入沼气池内;所述低位水池侧面的下部还设置有回流孔,所述回流孔通过回流管与高位水箱连通,所述回流管上设置水泵。
优选的,所述低位水池内的下部填充微生物培养基,所述微生物培养基由鹅卵石堆砌构成。
优选的,所述高位水箱上还设置有培养液加入口。
优选的,所述高位水箱内还设置有搅拌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集中体现在,能够有效的对人工湿地中的蓝藻进行利用,平衡了人工湿地的生态结构,并对蓝藻进行回收再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人工湿地内的水渠可进行鱼、虾、蟹等水生动物的养殖,而除水渠外的部分可进行生态林的种植。在水渠内适当培育蓝藻,可为水生动物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当蓝藻过度繁殖时,打开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水泵,水依次经过水渠、排水管、低位水池、回流孔、回流管、高位水箱、补水管,最后重新回到水渠中实现循环,在进入低位水池的过程中,水连同其上的蓝藻落在网状输送带上,蓝藻经过过滤后输送至沼气池中进行沼气发酵,为人工湿地周边提供沼气来源。因此,本实用新型既实现了对蓝藻的有效治理,促进了人工湿地的生态平衡,又提高了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网状输送带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山川园林有限公司,未经云南山川园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884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