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热媒流量的热交换器用盘管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89922.8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300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吕建龙;林向红;张志新;应华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金泰容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047 | 分类号: | F28D1/047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连平 |
地址: | 31230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媒 盘管 分液管 流量调节装置 螺旋盘管 热交换 遮挡 盘管组件 热交换器 集液管 可调 本实用新型 热效率 可调节 摩擦环 左端 接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调热媒流量的热交换器用盘管组件,包括分液管、盘管和集液管,分液管和集液管安装在盘管的两端,盘管包括第一螺旋盘管、第二螺旋盘管和第三螺旋盘管;分液管内设有热媒流量调节装置,热媒流量调节装置包括调节轴,调节轴的左端连接摩擦环连接有三个遮挡部,三个遮挡部以不同相位布置,三个遮挡部与固定在分液管上的三个接管一一对应。它设有多个盘管,可提高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同时地,通过热媒流量调节装置可调节单位时间内进入盘管内的热媒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热媒流量的热交换器用盘管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浮动盘管热交换器内的盘管往往只具有一个浮动盘管,热媒经盘管与热交换器筒体内的水进行交换热量,这样单一的盘管,换热效率往往较低;同时地,由于盘管不能调节进入盘管内的热媒流量,这样对热交换器筒体内的水温就较难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调热媒流量的热交换器用盘管组件,它设有多个盘管,可提高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同时地,通过热媒流量调节装置可调节单位时间内进入盘管内的热媒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
一种可调热媒流量的热交换器用盘管组件,包括分液管、盘管和集液管,分液管上固定有热媒进口,集液管上固定有热媒出口,所述分液管和集液管各固定有三个接管,分液管上的三个接管与分液管的内孔相通,集液管上的三个接管与集液管的内腔相通,所述盘管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第一螺旋盘管、第二螺旋盘管和第三螺旋盘管,第一螺旋盘管、第二螺旋盘管和第三螺旋盘管的上端分别插套并焊接在分液管上的对应的一个接管内,第一螺旋盘管、第二螺旋盘管和第三螺旋盘管的下端分别插套并焊接在集液管上的对应的一个接管内;所述分液管内设有热媒流量调节装置,所述热媒流量调节装置包括调节轴,调节轴的左端连接有三个遮挡部,三个遮挡部分别与分液管上的三个接管一一对应,所述遮挡部包括压靠在内孔的内壁上的弧形板,弧形板通过连接臂固定在套管上,套管的中部内壁上成型有环槽,环槽内固定有摩擦环,摩擦环的内壁压靠在调节轴的外壁上,所述摩擦环的两端各设有一个挡圈,挡圈插套在调节轴上的挡圈槽内,挡圈置于环槽内;左侧的遮挡部的弧形板压靠在第一挡条上,中间的遮挡部的弧形板压靠在第二挡条上,右侧的遮挡部的弧形板压靠在第三挡条上,第一挡条、第二挡条和第三挡条固定在内孔的内壁上,所述调节轴的左端通过轴承铰接在分液管的左侧壁上,调节轴的右端通过轴承铰接在端盖上,端盖螺接在分液管的右端,所述端盖的中部成型有圆柱凸起,圆柱凸起插套在内孔内,圆柱凸起的外壁上成型有第一密封槽,第一密封槽内套接有第一“O”型圈,第一“O”型圈的外壁压靠在内孔的内壁上,所述调节轴穿过端盖的外伸出端固定有调节手轮,端盖和调节轴之间设有轴封。
所述第一螺旋盘管、第二螺旋盘管和第三螺旋盘管三者的管径、螺距和圈数一致。
第一挡条的长度小于第二挡条的长度小于第三挡条,第三挡条位于固定在分液管上的三个接管的下侧。
所述弧形板的长度大于接管的内径。
本实用新型的突出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它设有多个盘管,可提高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同时地,通过热媒流量调节装置可调节单位时间内进入盘管内的热媒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及部分剖视图;
图3为图2关于A-A的剖视图;
图4为图3关于C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2关于B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金泰容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绍兴金泰容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899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泥废气余热利用装置
- 下一篇:一种热库式自然对流翘片散热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