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91990.8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951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苏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中光电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袁文婷;王迎 |
地址: | 40112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扩散板 背光模组 内凹曲面 反射板 入光面 液晶显示器 光源设置 容纳腔 贴合 光源 本实用新型 反射光线 光线投射 漫反射层 漫反射面 入射光面 层结构 导光板 均匀性 减小 入射 背面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其中背光模组包括光源、扩散板和反射板;所述反射板贴合在所述扩散板的入光面侧;所述反射板包括面向所述扩散板入光面侧的内凹曲面;所述内凹曲面为漫反射面;所述内凹曲面和所述扩散板的入光面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并贴合在所述扩散板的入射光面;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投射向所述内凹曲面。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直接将光源设置在扩散板的背面,利用漫反射层反射光线,实现入射到扩散板光线的均匀性。相比于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无需设置导光板,减小了背光模组的厚度和层结构数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模组以及采用前述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利用液晶状态的变化控制从背光模组侧入射的光通量,实现显示内容的变化。实际应用中,背光模组各处光强度的一致性影响液晶显示器的质量,特别是影响液晶显示器各处均点亮时同一颜色的颜色一致性,因此对背光模组出射光一直性的改进一直是液晶显示器质量改进的重要方向。
基于背光模组出射光一致性的考虑,目前大部分厂商使用的背光模组均为侧光型背光模组。此类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导光板、反射板、扩散板和棱镜片;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的周侧,反射板设置在导光板远离液晶面板的一侧,扩散板和棱镜片设置在导光板靠近导光板的一侧。前述侧光型背光模组虽然能够较好地保证入射至液晶面板的光线一致性,但是因为需要设置尺寸较厚的导光板,所以无法有效地减小背光模组的厚度,使得组装后的液晶显示器尺寸较厚、无法应用在智能手机等对厚度有严格要求的设备中。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的背光模组厚度不能进一步减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背光模组和采用前述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源、扩散板和反射板;
所述反射板贴合在所述扩散板的入射光面;
所述反射板包括面向所述扩散板入射光面侧的内凹曲面;所述内凹曲面为漫反射面;
所述内凹曲面和所述扩散板的入光面之间形成容纳腔;
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并贴合在所述扩散板的入射光面;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投射向所述内凹曲面。
可选的,所述内凹曲面为非球面。
可选的,所述内凹曲面上蒸镀有形成所述漫反射面的漫反射层。
可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扩散板的出射光面侧的棱镜片。
可选的,所述光源为点光源;
在所述反射板上设置有按照阵列排布的多个所述内凹曲面和分别与各个所述内凹曲面对应的点光源;
相邻的所述内凹曲面边缘连接,并与所述扩散板的入射光面之间具有间隙。
可选的,所述光源为线光源;
所述内凹面为母线平行于所述线光源的柱状曲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面板和如前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贴合所述液晶面板设置。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直接将光源设置在扩散板的背面,利用漫反射层反射光线,实现入射到扩散板光线的均匀性。相比于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无需设置导光板,减小了背光模组的厚度和层结构数量。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及权利要求书的内容,并且随着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截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中光电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中光电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919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侧光式背光模组
- 下一篇:背光模组和应用于背光模组的反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