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卷烟质量检测用卷烟自动点燃和燃烧线探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93701.8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756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李斌;刘勇;张翼;张明建;张龙;桑瑶烁;洪流;张柯;徐振宇;汤小玲;蔡佳校;鲁端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江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5/22 | 分类号: | G01N25/22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10 | 代理人: | 姜振东 |
地址: | 450001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烧 点烟 卷烟 电动平台 探测模块 红外测温传感器 底板 探测装置 质量检测 自动点燃 点火头 点烟器 探头轴 支撑座 点火器 自动点火功能 点火开关 电机带动 卷烟燃烧 前后位移 烟支端部 燕尾槽型 转接座 滑台 丝杠 同轴 电机 点燃 测试 检测 | ||
一种卷烟质量检测用卷烟自动点燃和燃烧线探测装置,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上的自动点烟模块和燃烧线探测模块,其中自动点烟模块由电机、点烟电动平台、点烟器支撑座、点火头构成,点火头通过点烟器支撑座由点烟电动平台的丝杠上带动前后位移;燃烧线探测模块由燕尾槽型滑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烟草制品质量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卷烟质量检测用卷烟自动点燃和燃烧线探测装置,利用该装置可实现在对卷烟质量检测过程中实现卷烟自动点燃和燃烧线的探测。
背景技术
卷烟在消费过程中落头现象时常发生,极大影响消费者对卷烟产品和品牌的认可度,而落头所引起的危害也越来越被消费者所诟病,一方面卷烟燃烧锥的脱落,中断了消费者对卷烟的消费,若掉落烟头到危险位置(家具、衣物、荒野丛林等),可能有发生火灾的风险(平安. 世界无烟日:解读烟头火灾[J]. 中国消防, 2011(11): 38-42.)。卷烟加工制造企业越来越关注该现象的发生,如何改进与评价卷烟抽吸中卷烟落头性能,是卷烟企业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王海滨, 刘德虎, 吴兆刚等. 卷烟燃烧端掉落现象的分析与研究[A].中国烟草学会2010年研讨会论文集, 2010, 285-287.)。
卷烟抽吸中的落头现象发生的原因很多,从卷烟设计与加工角度讲,可能的原因是烟丝在卷烟纸中的填充状态、燃烧过程中燃烧速率的不匹配以及形成烟灰后的包裹性不够等原因造成的,而对一种卷烟产品在抽吸过程中落头倾向性强弱是改善该性能工作的基础,多数情况下,这种性能的评价是依靠评吸人员对其进行感觉上或有意识状态下的评价,人为影响大、获得数据的效率低、重复性差。同时对于卷烟落头倾向检测装置的开发也是该技术领域的热点问题。中国发明专利(CN 102937639 A)通过设计了施力装置,通过对抽吸中的卷烟实施敲击,在整个抽吸和敲击过程中观察卷烟落和不落。该装置采用敲击方式与实际的消费者弹灰习惯差异性未见描述,而且该方法的测试结果判定过于简化,不能给出有效客观的评价。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204165850 U)所涉及的卷烟落头检测装置针对中国发明专利(CN 102937639 A)中装置弹击力度、角度不能灵活改变的问题作了一定的改进,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专利中所涉及的弹击方式仍是靠机械外力对卷烟进行敲击,只是从表面的弹击行为进行模仿,由机械部件做出简单的敲击动作,并没有考虑本质上卷烟在弹击过程中真实的受力情况,同时也并未考虑如何实现全自动操作。
中国发明专利(201710303000.2)和中国发明专利(201710302981.9)两个发明专利中分别发明了基于模拟人弹击和敲击卷烟烟灰掉落行为特征的卷烟落头倾向检测方法。该发明定义了基于模拟人弹击和敲击两种模式下,测试样品的合理步骤和注意事项,有助于提高操作规范和测试数据的重复性。但如何实现和保证测试过程中消除人为操作的影响没有涉及。
中国发明专利(201310227468.X)是一种利用旋转方式检测卷烟落头倾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底座、电机、由电机驱动旋转的卷烟夹持机构以及安全护罩。该发明通过旋转方式测试卷烟燃烧锥的落头现象,开创了一种燃烧锥检测的新方法,利用多次检测获得落头的统计数据,进而获得卷烟燃烧时落头倾向的性能指标。该发明的优点在于:旋转时间、转数可控,对应不同样品可采用不同检测强度,应用范围广泛;检测方法简单方便、时间短。
以上专利均很好的在卷烟落头倾向性能检测装置和方法的实现取得了进步,使得卷烟落头倾向性能的检测成为可能,但都不涉及卷烟的自动点燃和燃烧线的探测手段,上述的发明都需要人工对卷烟进行点火操作,这样既存在人为的误差,也极大降低了检测过程的工作效率,同时,目前也缺乏在卷烟落头倾向性能测试过程中卷烟燃烧线的探测装置和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江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江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937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