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VOCs废气的循环脱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94902.X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629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吴小荣;罗荣;周兴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蓝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0/34 | 分类号: | B01J20/34;B01D53/02;F23G7/07 |
代理公司: | 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62 | 代理人: | 林永协;余鹏锦 |
地址: | 519060 广东省珠海市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心风机 催化燃烧装置 第二管道 第一管道 脱附系统 出气端 进气端 脱附 本实用新型 空气补充管 排气管 空气流动方向 节能环保 进气 连通 流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VOCs废气的循环脱附系统,包括脱附箱、离心风机和催化燃烧装置,脱附箱的进气端与催化燃烧装置的出气端之间设置有第一管道,脱附箱的出气端与离心风机的进气端之间设置有第二管道,离心风机的出气端与催化燃烧装置的进气端之间设置有第三管道;第一管道上设置有排气管,排气管与第一管道连通;第二管道上在靠近离心风机的进气端的位置设置有空气补充管,空气补充管内的空气流动方向与第二管道内的VOCs废气流动方向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本实用新型的循环脱附系统有效的降低了电能的损耗,使用成本低,有利于节能环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处理VOCs废气的循环脱附系统。
背景技术
喷漆房和烤漆房在作业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漆雾废气,漆雾废气具有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浓度低、风量大的特点,这类漆雾废气直接排放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现有的做法一般是将漆雾废气通过水幕、水雾处理后,再进行高空排放处理,然而,通过水幕、水雾处理只能吸收其中一些颗粒物及微量的VOCs,大量的VOCs排放到大气中,无法做到清洁排放,造成环境污染。
利用分子筛吸附含低浓度VOCs的漆雾废气,然后再脱附出高浓度的VOCs废气的方法应运而生,这种方法能有效去除漆雾废气中的VOCs。
目前的脱附方法都是通过电热产生高温气体,通过高温气体来脱附分子筛上吸附的VOCs,然后再对VOCs进行处理,这种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成本高,不利于环保节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耗低的循环脱附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VOCs废气的循环脱附系统,包括脱附箱、离心风机和催化燃烧装置,脱附箱的进气端与催化燃烧装置的出气端之间设置有第一管道,脱附箱的出气端与离心风机的进气端之间设置有第二管道,离心风机的出气端与催化燃烧装置的进气端之间设置有第三管道;第一管道上设置有排气管,排气管与第一管道连通;第二管道上在靠近离心风机的进气端的位置设置有空气补充管,空气补充管内的空气流动方向与第二管道内的VOCs废气流动方向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
进一步的方案是,脱附箱内设置有脱附腔,至少两个固定支架自上而下倾斜地设置在脱附腔内,多个固定支架首尾相连,固定支架上设置有活性炭棉,活性炭棉上吸附有VOCs。
进一步的方案是,脱附腔内设置有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首尾相连,第一固定支架与脱附腔的顶壁之间形成开口朝向脱附箱的进气端的第一腔体,第二固定支架与脱附腔的底壁之间形成开口朝向脱附箱的进气端的第二腔体,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之间形成开口朝向脱附箱的出气端的第三腔体。
一个可替代的方案是,脱附腔内设置有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首尾相连,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之间形成开口朝向脱附箱的进气端的第一腔体,第一固定支架与脱附腔的顶壁之间形成开口朝向脱附箱的出气端的第二腔体,第二固定支架与脱附腔的底壁之间形成开口朝向脱附箱的出气端的第三腔体。
进一步的方案是,催化燃烧装置包括外壳和内壳,内壳内设置有相互连通的加热室和催化燃烧室,加热室内设置有多根发热管,催化燃烧室内设置有蜂窝状的金属催化块或陶瓷催化块,贵金属催化剂附着在金属催化块或陶瓷催化块的表面。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外壳和内壳之间形成回形流道,回形流道的入口与催化燃烧装置的进气端连通,回形流道的出口与加热室连通,催化燃烧装置的出气端与催化燃烧室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蓝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珠海蓝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9490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