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轧制油集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94907.2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522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田威;汤宗保;董先友;鲁传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楚江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27/06 | 分类号: | B21B27/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高桂珍 |
地址: | 241007***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倾斜板 集油装置 滑轨 卷取机 轧制 固连 集油 宽度方向布置 小车 支撑杆 本实用新型 非工作状态 集油板 集油槽 衔接处 飞溅 卸卷 移出 背面 平行 车轮 自由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轧制油集油装置,属于集油装置领域,其中的卷取机后侧设有向其倾斜的滑轨,滑轨上设有可在其上自由下滑的集油小车,集油小车的集油板包括呈V字型固连的第一倾斜板和第二倾斜板,且第二倾斜板平行于滑轨,且第二倾斜板靠近卷取机的一端设有集油槽,第一倾斜板、第二倾斜板的固连衔接处设有沿滑轨宽度方向布置的连杆,第二倾斜板的背面设有支撑杆,支撑杆与另一沿滑轨宽度方向布置的连杆固连,且两连杆的两端均设有供集油小车在滑轨上往复运动的车轮,采用本技术方案的集油装置,不仅可以良好的收集飞溅的轧制油,而且还可以在卷取机非工作状态时随时移出集油装置,以满足卷取机的卸卷等其他工作,集油装置的实用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油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轧制油集油装置。
背景技术
铜带在精轧生产过程中,通常使用轧制油对轧辊进行润滑,但是精轧机在高速生产时,铜带边部大量残留的轧制油无法通过展平辊和辊缝出口处的风刀除净,以使铜带轧制后会在铜带边部残留大量的油品,在卷取机进行铜带收卷高速旋转时油品会沿着运动方向外溅,此种现象不仅会污染车间环境,造成车间地面油污严重,另外还会浪费轧制油,因此为了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如何有效的收集大部分油,防止轧制油外溅造成浪费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201420094991X,申请日:2014 年 3月3 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铝箔轧机防溅装置,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铝箔轧机防溅装置,包括:倾斜设置在铝箔上面的防溅板,固定在前述防溅板的朝向铝箔的一面上的吸油软材,以及设置在防溅板和吸油软材下方且与防溅板为可拆卸连接的集油槽;前述吸油软材上薄下厚,优选吸油布或者吸油海绵;前述集油槽一端高一端低。该装置的有益之处在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轧制油及时被吸油软材吸附,避免了因轧制油在防溅板上流动而有部分轧制油流到带材表面的情况的发生,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而且避免了轧制油浪费、污染环境;吸油软材上薄下厚,有效将轧制油集中至吸油软材的底部;集油槽一端高一端低,便于轧制油的收集再利用,但此装置不适用于在卷取机的下部收集轧制油。
实用新型内容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在铜带收卷时轧制油飞溅污染车间、轧制油浪费等问题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轧制油集油装置,采用本技术方案的集油装置,不仅可以良好的收集飞溅的轧制油,而且还可以在卷取机非工作状态时随时移出集油装置,以满足卷取机的卸卷等其他工作,集油装置的实用强。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轧制油集油装置,包括卷取机、滑轨和集油小车,所述卷取机转轴的后侧设有向卷取机倾斜的滑轨,所述滑轨通过支架设置在地面上,所述滑轨上设有可在其上进行自由下滑的集油小车,所述滑轨上且远离卷取机的一端设置有锁环,所述集油小车上设置有与锁环相配合使用的锁链,所述集油小车包括集油板、连杆和支撑杆,其中所述集油板包括第一倾斜板和第二倾斜板,所述第一倾斜板、第二倾斜板呈V字型固连,且第二倾斜板平行于上述滑轨,且第二倾斜板位于靠近卷取机的一侧并在其靠近卷取机的一端设有沿其宽度方向布置的集油槽;
所述第一倾斜板、第二倾斜板的固连衔接处的背面设置有沿滑轨宽度方向布置的连杆,所述第二倾斜板的背面设有支撑其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另一沿滑轨宽度方向布置的连杆固连,且两连杆的两端均设置有供集油小车在滑轨上往复运动的车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倾斜板上且沿其宽度方向上设有等间距布置的第二加强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两连杆之间设有垂直于连杆的第一加强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滑轨的倾斜角度为12°~15°。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倾斜板、第二倾斜板的夹角为150°~1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楚江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楚江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949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