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风电机组防雷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99302.2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365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黄德华;倪孟岩;尹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润新能源(连州)风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D80/30 | 分类号: | F03D80/3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511500 广东省清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锤 风电机组 避雷装置 接地装置 叶片 机舱 本实用新型 防雷系统 防雷性能 雷电电流 击穿 机组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风电机组防雷系统,用于提升风电机组的防雷性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方法包括:叶片侧避雷装置、导电锤、机舱侧接地装置;所述导电锤固定于所述叶片侧避雷装置和所述机舱侧接地装置之间;所述导电锤与所述叶片侧避雷装置的间隙为5至10毫米;所述导电锤与所述机舱侧接地装置的间隙为5至15毫米。从而,防止间隙过小导致导电锤与机组的碰撞以及间隙过大导致雷电电流无法击穿导致对风电机组的破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电机组防雷系统。
背景技术
风能是一种可再生的绿色清洁能源,风电机组是能够利用风能发电的装置,随着风电机组单机容量的增大和机身高度的增加,风电机组雷电灾害的严重性正日趋显著。
在现有技术中,一般在风电机组的叶片设置有防雷结构,如图1所示,在叶片100受到雷击时,叶片100的叶尖设置有接闪器(图中未画出),该接闪器将雷电电流通过叶片避雷线路101传导至导电带102,接着导电带102通过导电锤103间隙放电将雷电电流传导至机舱侧的接地装置104,从而保护风电机组不受雷电电流损坏。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导电锤的放电间隙的选取不合理时会导致故障,若间隙过小,则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导电锤与机组的碰撞,若间隙过大,则导致雷电电流无法击穿,从而对风电机组产生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电机组防雷系统,用于提升风电机组的防雷性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电机组防雷系统,包括:
叶片侧避雷装置、导电锤、机舱侧接地装置;
该导电锤固定于该叶片侧避雷装置和该机舱侧接地装置之间;
该导电锤与该叶片侧避雷装置的间隙为5至10毫米;
该导电锤与该机舱侧接地装置的间隙为5至15毫米。
可选地,该导电锤由两个导电锤组成,该两个导电锤由螺栓固定连接。
可选地,该两个导电锤的长度等长,各自长度为40至70毫米。
可选地,该两个导电锤的长度均为43毫米、48毫米、53毫米、58毫米、63毫米或68毫米。
可选地,该导电锤与该叶片侧避雷装置的间隙为5毫米。
可选地,该导电锤与该机舱侧避雷装置的间隙为15毫米。
可选地,所该导电锤与该叶片侧避雷装置的间隙与该导电锤与该机舱侧接地装置的间隙之和为10至25毫米。
可选地,该导电锤与该叶片侧避雷装置的间隙与该导电锤与该机舱侧接地装置的间隙之和为20毫米。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导电锤与叶片侧避雷装置的间隙为5至10毫米,导电锤与机舱侧接地装置的间隙为5至15毫米,从而防止间隙过小导致导电锤与机组的碰撞以及间隙过大导致雷电电流无法击穿导致对风电机组的破坏,提升风电机组的防雷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风电机组防雷系统的一个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风电机组防雷系统的另一个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电机组防雷系统,用于提升风电机组的防雷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润新能源(连州)风能有限公司,未经华润新能源(连州)风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993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电机组风轮锁定装置
- 下一篇:除尘装置、偏航制动设备和风力发电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