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配电箱有效
申请号: | 201721900661.5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745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子江;王大勇;周力;李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客车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3 | 分类号: | B60R16/023;B60L3/00;A62C3/07 |
代理公司: | 成都玖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38 | 代理人: | 胡琳梅 |
地址: | 61133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配电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配电箱。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不断的发展和创新,科技的创新使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得到极大的改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也受到了很大的污染,空气污染最大的污染源之一就是汽车尾气,为了治理空气污染人们创新发明了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配电箱是新能源汽车最关键的配件之一,新能源汽车配电箱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能源汽车的寿命与安全程度,但是,现在市场上的新能源汽车配电箱结构往往都大同小异,普遍的减震性比较差,因此在日常使用时如果长时间路况不佳,则极易造成高压开关零件和其他高精密零件的损坏,减少配电箱的使用寿命,并且市场上的新能源汽车配电箱都不具有自带的灭火装置,汽车发生事故时配电箱是最容易起火的地方之一,因此如果发生事故导致配电箱起火而没有及时灭火,则很容易造成意向不到的损失,使情况进一步恶化,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配电箱。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配电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减震效果好,安全可靠,适合推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能源汽车配电箱,包括配电箱本体,所述配电箱本体包括保护壳和配电箱主体,所述配电箱主体设置在保护壳内,所述保护壳包括配电室和干冰室,所述配电室和干冰室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减震管一和减震管二,所述减震管一和减震管二之间设置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管二上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安装螺孔,所述配电室的顶部还设置有LED灯开关和干冰灭火装置开关,所述配电室和干冰室上均设置有合页,保护门一通过合页安装在配电室上,保护门二通过合页安装在干冰室上,所述干冰室内设置有蓄电池和干冰灭火装置,所述干冰灭火装置上设置有灭火管,所述配电室内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喷头,所述配电室和干冰室之间设置有通孔,所述连接管穿过通孔与灭火管连接,所述保护门一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固定环一,所述配电室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固定环二和LED灯,所述固定环一和固定环二通过连接绳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保护门一和保护门二上均设置有把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减震装置的数量为8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LED灯开关和干冰灭火装置开关均通过电线与蓄电池连接,所述蓄电池通过电线分别与LED灯和干冰灭火装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能源汽车配电箱,包括保护壳、配电箱主体、配电室、干冰室、减震装置、减震管一、减震管二、减震弹簧、安装座、安装螺孔、LED灯开关、干冰灭火装置开关、合页、保护门一、保护门二、把手、蓄电池、干冰灭火装置、灭火管、连接管、喷头、固定环一、固定环二、LED灯和连接绳。
1.此新能源汽车配电箱增加了保护壳,保护壳上设置了减震装置,减震装置能使汽车行驶时配电箱主体的震动减弱,防止内部元件因震动而导致使用寿命缩短,安全实用。
2.此新能源汽车配电箱的保护壳内部设置了干冰室,发生事故时打开干冰灭火装置开关能够快速的给配电箱主体灭火,防止情况恶化,增加司机和车上人员的安全性,减小经济损失。
3.此新能源汽车配电箱的保护门一的内侧壁上设置了固定环一,固定环一通过连接绳与配电室内侧壁上的固定环二连接,当需要修理配电箱主体时,将保护门一打开后能够当做托盘放置工具,方便实用,配电室内侧壁上还设置了LED灯,LED灯能够提供照明,方便维修,提高维修的效率。
4.该新能源汽车配电箱设计合理,减震效果好,安全可靠,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配电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配电箱的配电箱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配电箱的保护壳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配电箱的减震装置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客车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省客车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9006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运输固定件的托盘
- 下一篇:一种车辆中控装置和车辆控制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