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螺旋状漂尾的浮漂有效
申请号: | 201721902308.0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402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大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大友 |
主分类号: | A01K93/00 | 分类号: | A01K9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4316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漂尾 螺旋状 浮漂 钓鱼 本实用新型 凸起带 凹陷 抛杆 漂目 盘旋 定向作用 间隔分布 视觉观察 视觉盲区 向内凹陷 依次连接 交替的 灵敏度 麻花钻 外凸起 直线型 反光 漂脚 漂身 入水 咬饵 鱼钩 下水 醒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螺旋状漂尾的浮漂,包括依次连接的漂尾、漂身、漂脚,漂尾上涂有间隔分布的不同颜色的漂目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漂尾为直线型的由一条向外凸起的凸起带与一条向内凹陷的凹陷带交替盘旋而成的螺旋状漂尾。本实用新型的漂尾采用两条凸起带与凹陷带交替盘旋形成如麻花钻形状的螺旋状漂尾,再在漂尾上涂上不同颜色交替的漂目。螺旋状的漂尾能全角度反光,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更加醒目,适合钓鱼者能多视觉观察浮漂的动静,不存在视觉盲区,能让钓鱼者更精准的掌握鱼的咬饵情况,提升浮漂在钓鱼过程中鱼咬鱼钩时的灵敏度,提高钓鱼渔获,且在抛杆或是下水时,螺旋状漂尾能起到定向作用,提高抛杆入水的精确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鱼用具,具体为一种漂尾为螺旋状的浮漂。
背景技术
浮漂是钓鱼时所需的必备工具之一。在钓鱼的过程中,钓鱼者一般只能根据浮漂漂尾的上下波动情况来判断鱼咬鱼钩上饵料的情况,浮漂在钓鱼的过程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在钓鱼的过程中,当鱼咬住鱼饵或钓钩后,鱼运动时,会通过鱼线牵动浮在水面的漂尾产生适当的下沉或上浮动作,钓鱼者就是通过浮漂漂尾的此下沉或上浮动作从而判断是否有鱼咬钩,漂尾是钓鱼者的第二只眼,因此,能否清楚的观察到浮漂的下沉或上浮动作就变得尤为重要。为了能清楚观察浮漂动作,普通浮标都是在漂尾(浮于水中时处于上面的一截)交替涂有不同颜色的漂目,通过浮于水面上的漂尾部分的颜色改变来判断浮漂下沉或上浮动作。此种浮漂漂尾采用圆柱状材料制成,且漂尾较细,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钓鱼者须集中目光与注意力才能看清漂尾动作,且此种浮漂的漂尾在晴朗的天气会存在一定的视觉盲区,因为水面的反光或风吹等因素影响导致钓鱼者根本看不清甚至看不到浮漂,严重影响钓鱼者观察浮漂动作,精确了解鱼的咬饵情况并及时收杆上鱼,导致钓鱼者的渔获大大减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漂尾为螺旋状,能更清楚观察动作的浮漂,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螺旋状漂尾的浮漂,包括依次连接的漂尾、漂身、漂脚,漂尾上涂有间隔分布的不同颜色的漂目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漂尾为直线型的螺旋状漂尾。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漂尾的螺旋状部分由一条向外凸起的凸起带与一条向内凹陷的凹陷带交替盘旋而成。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凸起带的横截面外沿为向外凸起的弧形,所述凹陷带的横截面外沿为向内凹陷的弧形。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漂尾的上部一截为螺旋状,下部一截为圆柱形。
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漂尾采用两条凸起带与凹陷带交替盘旋形成如麻花钻形状的螺旋状漂尾,再在漂尾上涂上不同颜色交替的漂目。螺旋状的漂尾能全角度反光,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更加醒目,适合钓鱼者能多视觉观察浮漂的动静,不存在视觉盲区,能让钓鱼者更精准的掌握鱼的咬饵情况,提升浮漂在钓鱼过程中鱼咬鱼钩时的灵敏度,提高钓鱼渔获;2、在抛杆或是下水时,螺旋状漂尾能起到定向作用,提高抛杆入水的精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漂尾的结构放大图。
图中:1-漂尾,2-漂身,3-漂脚,4-漂目涂层,5-凸起带,6-凹陷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大友,未经刘大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9023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手持式抄网
- 下一篇:一种防卡在石头缝中的垂钓铅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