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水体黑臭治理及水质提升的索状生态水链有效
申请号: | 201721904427.X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139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谢悦波;姚竣耀;刘才群;罗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姚竣耀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杨文晰 |
地址: | 210008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索状 沉水植物 水体 水链 曝气管 生态水 微生物 光合作用 黑臭污染治理 水体生态系统 植物及微生物 本实用新型 富营养水体 富营养物质 水体溶解氧 微生物载体 有机污染物 附着物 水质 人工光源 生态修复 水生动物 水体环境 水体增氧 微生物菌 自然光照 布设 扰动 氮磷 降解 曝气 吸附 植入 自净 光源 悬浮 污染物 河口 栖息 湖泊 海湾 河流 水库 生长 补充 治理 恢复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河流、湖泊、水库、河口及海湾黑臭污染治理及生态修复、水质提升的索状生态水链,包括沉水植物、微生物载体、微生物光源和柔性曝气管;沿索状水链布设人工光源和曝气管,补充自然光照不足、加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增加水体溶解氧,通过水链曝气产生扰动使悬浮于水体中的污染物能均匀分布,为植物及微生物提供处理富营养水体的条件,并扩大水体增氧范围;索状水链中植入微生物菌,作为沉水植物生长附着物,沉水植物与微生物协同作用,吸附、降解水体中氮磷富营养物质及有机污染物,消除水体黑臭,为水生动物提供栖息环境,建立水体生态系统,加快恢复水体环境容量及自净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以及自然及人工河道、湖泊的生态重建与恢复技术领域,是一种用于河流、湖泊、水库、河口及海湾黑臭污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索状生态水链。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湖泊、河流等水体的污染日益加剧,城市中大量的水体已呈黑臭或富营养化状态,水资源短缺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沉水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因此在水生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富营养化的河流、湖泊、湿地,可采用每年有计划地收割沉水植物的方式转移水体中过量的营养物质,对缓解水体富营养化起到积极作用;此外,沉水植物给水生动物提供更多的生活栖息和隐蔽场所,植物幼嫩部分又可供水生动物摄食,还可以增加水中的溶氧、净化水质,改善整个水生生态系统。因此,沉水植物在水生态修复尤其是提高水的能见度和景观营造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但是目前沉水植物净化河道技术存在以下问题:1)一般种植需在河道排水、清淤后进行人工栽培,成本较高;2)栽培方式有抛种、抛苗等,在河道存量或增量污染超过其纳污及耐污能力的范围后,其维护要求高,在行洪河道或季节性河、湖等不适宜该种植方式;3)沉水植物对于硬化河床不适宜生长;4)植物根系易被底栖水生动物及水流破坏;5)在污染河流、湖泊、水库、河口及海湾中,高含量的悬浮物首先会显著降低水体透明度;其次悬浮物在沉水植物表面附着,限制了入水的光照量,严重影响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抑制沉水植物和微生物正常的生长、繁殖,从而影响沉水植物的治理效果并带来次生污染以及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由沉水植物、生物填料组成的索状生态水链,在不妨碍河流、湖泊、水库、河口及海湾行洪的前提下,用于河流、湖泊、水库、河口及海湾黑臭污染治理及生态修复、水质提升,既可在常水位条件下根据水体底部性状和宽度进行模块化安装和收割,也可应用于底部浆砌或无软底泥的水系。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水体黑臭治理及水质提升的索状生态水链,包括沉水植物、软体动物、微生物载体、光源、柔性曝气管;
所述微生物载体至少包括一股柔性纤维(尼龙或棉麻),柔性曝气管和光源均缠绕在微生物载体外侧,沉水植物根系固着于微生物载体内,微生物吸附于微生物载体上。
处于壮苗期的沉水植物种植于生物填料内,种植密度根据所种植物类型而定,沉水植物穿过微生物载体向外生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姚竣耀,未经姚竣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9044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