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组分注塑一次成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1906470.X | 申请日: | 2017-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696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李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鸿凯盛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6 | 分类号: | B29C45/16;B29C45/26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永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74 | 代理人: | 毛有帮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表面 模座 圆孔 第二圆孔 连接杆 一次成型模具 本实用新型 多组分注塑 活动连接有 定模板 固定块 滚轮 滚轴 空腔 内壁 通孔 转杆 喷头 轨道内壁 活动套接 旋转误差 侧表面 轨道 镶嵌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组分注塑一次成型模具,包括模座,所述模座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圆盘,圆盘的上表面镶嵌有转杆,模座的上表面分别开设有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且第一圆孔与空腔相连通,第二圆孔的数量为四个,第一圆孔位于第二圆孔的中间,转杆的顶部贯穿第一圆孔并与定模板固定连接,模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轨道,轨道内壁的底部开设有凹槽,定模板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内壁活动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滚轴,滚轴的表面活动套接有滚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轨道、滚轮、连接杆和凹槽,解决了旋转误差造成喷头定位不准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组分注塑一次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注塑制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性能、多功能、高产量和绿色环保成为注塑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单色和单成分的塑料制品已经很难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于是出现了在同一塑件上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的塑料,如混色制品、夹心制品和多层制品等,多组分注塑成型这一新型的成型技术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多组分注塑成型通过专门的注射成型设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聚合物材料混合成型,以获得所需制品,近些年来,多组分注塑成型凭借着生产效率高、节能环保和产品附加值大等优势,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尾灯、打字机按键、仪表外壳和包装制品等塑件的生产中。
但是,多组分注塑成型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使多组分注塑成型模具也在发生着改变,目前市场上的多组分注塑成型模具以可旋转移动为主,通过在定模板的底部设置旋转装置,使定模板旋转,以便多组分喷头与各个浇口相对应,往往模具在旋转过程中,由于存在一定的旋转误差使浇口出现一定的偏离,导致塑料喷头定位不准确。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组分注塑一次成型模具,解决了旋转误差造成喷头定位不准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组分注塑一次成型模具,包括模座,所述模座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圆盘,所述圆盘的上表面镶嵌有转杆,所述模座的上表面分别开设有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且第一圆孔与空腔相连通,所述第二圆孔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第一圆孔位于第二圆孔的中间,所述转杆的顶部贯穿第一圆孔并与定模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模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轨道,所述轨道内壁的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定模板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活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滚轴,所述滚轴的表面活动套接有滚轮,所述滚轮搭接在轨道内壁的底部,所述定模板的上表面分别开设有模腔、第一浇口和第二浇口,且第一浇口和第二浇口分别位于模腔的左侧和右侧,所述第一浇口和第二浇口内壁的底部分别开设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且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均与模腔相连通,所述第二圆孔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远离模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动模板,所述动模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机械臂,所述动模板的下表面与定模板的上表面搭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转杆和导向杆均为圆柱体,四个所述第二圆孔呈正方形排列。
优选的,所述滚轮、凹槽与轨道的形状相适配,所述轨道的形状为环状。
优选的,所述第一浇口与第二浇口的尺寸相同,且第一浇口和第二浇口的深度是模腔深度的四分之一。
优选的,所述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位于同一高度,且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的形状均为圆筒状。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凹槽以经过转杆中心的竖直面为对称平面对称设置,所述凹槽、第一浇口与第二浇口均位于同一竖直平面。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鸿凯盛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鸿凯盛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9064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造高性能新型高分子纤维管的分层壁注塑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水室模具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