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管路接口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906906.5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066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高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3/02 | 分类号: | F16L33/02;F16L33/0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04 | 代理人: | 王鸿远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硬管接头 软管接头 衔接部 导入部 卡接部 波纹 短节 卡箍 接口连接结构 尾端连接 新型管路 环槽 本实用新型 管口方向 管路端头 连接技术 汽车管路 有效密封 轴线方向 内凹 内壁 上箍 外壁 压紧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管路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管路接口连接结构;包括硬管接头和软管接头,所述硬管接头包括多个连续的波纹短节;所述软管接头外壁上箍设有多个所述卡箍;将所述软管接头压紧于所述硬管接头上;所述波纹短节包括导入部、衔接部和卡接部;所述导入部的前端沿所述硬管接头的轴线向所述硬管接头的管口方向渐收;所述导入部的尾端连接所述衔接部的前端,所述衔接部与所述软管接头的内壁相接;所述衔接部的尾端连接所述卡接部的前端,述卡接部向所述硬管接头的轴线方向内凹形成环槽;所述卡箍与所述环槽对应设置;通过所述波纹短节和所述卡箍,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管路端头接口不牢固、不能有效密封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管路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管路接口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水管及中冷器管路的连接如图1所示,多为橡胶管101套接在硬管接口上,硬管102为光管,仅有管端头上设置一圈防脱凸台103,使用钢带弹性环箍104或涡轮蜗杆环箍拧紧;此类型接口的管路存在以下问题:
1)内部压力承受能力低,易产生泄露问题,仅有一道安全防护,一旦内部高压液体或者气体冲过凸台,直接导致泄漏。
2)环箍与管路为平面接触,密封面与压力方向平行,一旦管路产生轴向相对运动,接口将不能有效密封。
所以现有管路端头接口不能满足日渐提高的汽车冷却系统及增压管路的内部压力要求。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急需提供一种新的新型管路接口连接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新型管路接口连接结构,通过所述波纹短节和所述卡箍,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管路端头接口不牢固、不能有效密封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管路接口连接结构,包括硬管接头和套设于该硬管接头外的软管接头,所述硬管接头包括多个连续的波纹短节;所述软管接头外壁上箍设有多个卡箍;所述卡箍与所述波纹短节一一对应,所述卡箍将所述软管接头压紧于所述硬管接头上。
进一步地,所述波纹短节包括导入部、衔接部和卡接部;所述导入部的前端沿所述硬管接头的轴线向所述硬管接头的管口方向渐收;所述导入部的尾端连接所述衔接部的前端,所述衔接部与所述软管接头的内壁相接;所述衔接部的尾端连接所述卡接部的前端,述卡接部向所述硬管接头的轴线方向内凹形成环槽;所述卡箍与所述环槽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导入部与所述衔接部平滑相接。
进一步地,所述衔接部与所述卡接部连接处弯折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卡箍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其中之一。
进一步地,所述软管接头与所述硬管接头间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导入部外表面与所述硬管接头的轴线间的夹角为5°-65°。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管路接口连接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进步:
1、本实用新型采用包括所述硬管接头和套设于该硬管接头外的所述软管接头,所述硬管接头包括多个连续的所述波纹短节;所述软管接头外壁上箍设有多个所述卡箍,所述卡箍与所述波纹短节一一对应,将所述软管接头压紧于所述硬管接头上的设计;多个所述卡箍与所述波纹短节相匹配增加了密封面积和连接强度,将所述软管接头牢固的箍紧于所述硬管接头上;多个所述卡箍与所述波纹短节相匹配增加了密封连接道数,一道密封失效时还有其他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9069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换接头中的整体式阀芯
- 下一篇:一种软管连接装置